2025年04月07日
第A05版:来安新闻

“小菜苗”长成“摇钱树”

清晨六点,桃花村乐邦农业的育苗大棚里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技术顾问小薛在棚中穿梭,仔细检查着育苗盘里的菜苗长势。嫩绿的幼苗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似乎在迎接新一天的阳光。

“这批油皮丝瓜101苗再有半个月就能移栽了。”小薛轻轻拨开一片叶子,细心地指着根系说,“这种丝瓜抗寒抗旱,我们采用穴盘育苗技术,成活率能达到95%以上。培育周期40天,现在时间刚刚好。”在大棚的另一头,几名工人正忙碌地将培育好的辣椒苗装车。这些优质种苗将被送往周边农户的大棚,很快,油皮丝瓜101苗也将踏上同样的旅程,为农户增产增收助力。

育苗是乐邦农业产业链的第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公司每年培育各类蔬菜种苗超过200万株,不仅自营基地需求得到满足,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种苗服务。“好苗子才能种出好蔬菜。”公司负责人张俊成坚定地说。

十年前,桃花村的蔬菜种植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村民王秀兰回忆道:“那时候都是种点自家吃的,多了就挑到镇上卖,卖不完只能烂在地里。”回忆起往事,王秀兰不禁摇头感慨。

转机出现在2019年。返乡创业的张俊成创办了乐邦蔬菜配送有限公司,建起了现代化大棚,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大户+脱贫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与800多家农户合作。“现在公司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还包收购,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了。”王秀兰说。去年,她家靠种菜收入超过了8万元。

走进乐邦农业的种植基地,整齐的连栋大棚映入眼帘,犹如绿色的海洋。大棚里,几名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黄瓜,动作娴熟。

“我在这里干了三年了,每月工资3000多,还能照顾家里。”村民张大姐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笑着说。像她这样的本地工人,多数是附近村的留守妇女。“我们不仅要让村民有活干,更要让他们掌握致富技能。”张俊成介绍道,真正实现了“就业不离乡,增收有保障”。

下午五点,公司的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热闹非凡。村民们陆续送来新鲜采摘的蔬菜,过秤、登记、装车,一派繁忙景象。“现在每天固定时间来交菜就行,价格透明又公道。”正在排队的老李笑着说。“基地采摘的蔬菜与集散中心收购的500亩菜农的地产鲜菜一起,通过订单农业模式销往江浙沪。”销售经理指着正在装车的冷链货车说。

除了传统的批发销售,公司还积极拓展新兴渠道,直播带货、社区团购、预制菜加工。“上个月我们通过直播卖出了2万株蔬菜苗。”负责电商的小王兴奋地说,“很多城里人在阳台种菜,我们的种苗特别受欢迎。”

夕阳西下,又一批满载蔬菜的冷链车驶出桃花村。这些新鲜的蔬菜,将在明天清晨出现在长三角市民的餐桌上。

在育苗大棚里,新一茬的种苗正在破土而出。张俊成轻轻抚摸着嫩绿的幼苗,满怀期待地说:“这些小菜苗,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希望。”

如今,桃花村的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正如该村党支部书记所说:“从一粒种子到一棵菜苗,从一棵菜苗到一车蔬菜,我们让土地生金,让村民致富,这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李曼曼)

2025-04-0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9425.html 1 3 “小菜苗”长成“摇钱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