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腊月,天长市老市口一家中式糕点店——志桃糕点店,每天一开门,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是,顾客大多购买的都是地方特色、充满年味的糕点——甘露饼。
甘露饼制作工艺与天长孝文化、天官画同为天长市3大省级非遗项目。如果与年俗、年味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甘露饼。
甘露饼“形如牡丹,白似冬雪”,吃起来松脆酥嫩、入口即化,因清代道光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认为如得甘露,被赐名“甘露饼”,摇身一变成为皇家贡品。随着时代发展,这道皇家美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当地人一道充满年味的特色糕点。
“在春节前总要买一点尝尝味道,再给外地的亲友寄上两盒,也让他们回忆家乡的老味道。”刚刚买了十几盒的周女士说,过年期间,老天长人都会吃上一口甘露饼,既是家乡记忆,更是年的味道。
在志桃糕点店内,甘露饼非遗传承人39岁的胡晓林正忙着制作甘露饼。“一年就中秋、春节两个节前后会做,除非有预订。”他告诉记者,因为是传统技艺,所有甘露饼没有任何添加剂,保质期很短,为的就是对传统美食文化进行传承。
“甘露饼成品看着不大,但是制作工艺却很复杂。”胡晓林一边制作甘露饼,一边介绍制作工艺。在完成和面、揉面、切面这些基础工序后,将面粉加油加糖和水拌匀,擀成薄如明纸的酥皮,再进行九层折叠,叠成花的形状。随后,在锅里放入猪油,待到油温适宜,放入煎炸,只见酥皮层层绽放,犹如出水的芙蓉、盛开的牡丹。初胚冷却后,用面粉筛将糯米粉和白绵糖配制成的“霜粉”均匀铺洒在上面,最后缀以青梅红丝,甘露饼就算做成了。
刚刚给顾客装完几盒甘露饼后,胡晓林的妻子蒋开艳走过来说:“做甘露饼一般要两天,第一天做初胚,第二天撒霜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好甘露饼的形状,像一朵绽放的白牡丹。”
因为纯手工制作,工艺繁琐、要求高、耗时长、费体力,所以父母辈已经不再从事甘露饼制作。作为家庭式传承,胡晓林子承父业,接过非遗传承接力棒,和妻子一起共同从事甘露饼制作。
说话间,胡晓林又接到了一通电话,说是要订购几十盒。“春节前后每天订单不断,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几百盒,实在忙不过来。”他笑着说。
甘露饼不仅因美味可口而备受赞誉,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成为天长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它曾多次荣获安徽省优质古传明细糕点的称号,2017年甘露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了解天长人文风物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