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六走太平。”
与中国多数地方以元宵节作为年尾不同的是,在滁州全椒,当地人独特的过年仪式感是“走太平”给的。只有在正月十六走上太平桥,才算真正过完了年。
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全椒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动如约而至。
有别于往年的是,今年这场民俗盛宴是从2月8日(正月十一)开始,为期6天,吸引了80万人次参与,活动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盛况空前。
活动当天,全椒县城万人空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太平桥。太平桥头,红梅盛开,腊梅飘香,桥栏上红色平安带迎风飘扬,将整座桥装点成一片红色的海洋,满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憧憬与祈愿。
“正月十六走太平”起源于东汉初年,历经2000年传承,从未间断,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全民健身走活动之一。2006年,它被纳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安徽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之一,也是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这一活动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近七旬的刘女士,带着90多岁的父亲一起走上太平桥。她告诉记者:“这是父亲几十年的习惯,也是全椒人的老习俗。走一走太平桥,求个平安健康。”尽管父亲腿脚不便,但走到桥上后,执意离开轮椅,一步步走完太平桥。这一刻,太平桥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座承载亲情与祈愿的桥梁。
走“三桥两街”是“走太平”的经典路线:从汉代的积玉桥进入袁家湾老街,过宋代的红栏桥至太平大街,最后踏上太平桥。这一路线寓意“遇到困难皆可平定”“团团圆圆”“平平安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无论是本地百姓,还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都沉浸在这场充满仪式感的祈福之旅中。
外地游客也纷纷加入这场走“三桥两街”的民俗盛宴。南京王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每年正月十六都会来到全椒。“走一走、拍一拍,记录美好瞬间,祈求健康平安。”他说,走太平在南京的知名度非常高,每年他都会和摄友们一起过来,感受这里的烟火气与民俗文化。
民俗表演为活动增添了更多色彩。在太平桥头,“百米长龙”热烈起舞,“八朵云”精彩亮相,手狮舞欢快登场……“正月十六走太平”不仅是一场民俗活动,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这一古老的传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祈愿,展示着千年古县的独特魅力。
在非遗与年味之间,全椒人用最熟悉的方式开启了独属于家乡的年味密码,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