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献平
“您的双手最大的作用不是打孩子,而是为孩子鼓掌,为孩子竖大拇指。”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赏识教育。
教育,教在做事,育在做人。痛苦只能给学生带来压力。在教学中是用动力去促学,还是用阻力去促学,很值得研究。追求快乐、逃离痛苦是孩子的天性,而快乐是学习的动力。课堂评价就是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动力。教师课堂有效评价就是在做孩子学习动力和能力的加法和乘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究竟做得怎么样呢?
记得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课,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位年轻教师,用她那诗一般的教学语言,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氛围。但是她对班上一个学生的两次评价却成了这节课的瑕疵。在一个男孩很有感情地朗读了一段课文之后,老师示意他坐下,随口说了一句:“你进步了!”当时孩子面无表情地坐下了,而老师并没有注意这些。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这名学生又获得了一次发言的机会,在听课教师听来这个孩子的发言很有见地,我们等待老师带来的掌声和喝彩声,没承想老师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又进步了!”这样的评价有价值吗?对于学生,只要有点滴进步,就要赞赏,大加鼓励,树立其自信心。淡淡的表扬只会消磨其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你是否真的了解学生的心,你是否知道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淡淡的鼓励,而是心灵的呵护;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简单的评价,而是精神的抚慰。我认为,教师的评价应当诚恳、饱含真情,通过丰富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采用激励性评价,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评价氛围。
一些父母、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用“一指禅”,往往只会用食指对着孩子指来指去,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自暴自弃,对孩子学习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犯和家长同样的错误。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就是赏识的作用。
在一次朗读课文中,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站起来读一段课文,读时漏字、添字,极不通顺。读完了,我说:“你敢举手读书,你非常有勇气,老师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如果能不添字、漏字就好了。不要紧张,老师相信你能读好,再试试好吗?”学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呵,大有进步!如果声音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愿意再来一遍吗?”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真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好。“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你!”我带头鼓掌,全班鼓掌,掌声一片,孩子开心地笑了。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
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学生在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我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课堂评价可采用“倒过来”的方法,保护孩子的自尊,促其发展。
当今的孩子有三高:高智商,高自尊,高敏感。而自尊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底线,自尊往往藏在人的缺点里。孩子面对缺点非常害怕。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全力保护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缺点藏起来,显示其优点,充分地满足其人性需求。孩子的心理是“谁赏识我,我就喜欢谁”。
缺点是孩子手上的一个伤口,如果想让伤口愈合,你就不要时时去触碰伤口。如果常常去说它,就相当于你常常去掐它抠它,这样,伤口不但不会愈合,还会感染恶化。用“倒过来”的方法,去发现孩子缺点中的优点,让孩子相信自己有优点,有了自信孩子就有内生动力了,就会自强自立。
我班有个孩子上课老是讲话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后来,每堂课刚上,我就先夸夸这位同学,说他坐得真端正,听课好认真,让大家向他学习。课前夸,课中夸,课尾夸,几天一夸,这位学生再也不说话做小动作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尊,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把孩子的缺点当作起点。教师要树立“没有缺点只有起点”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为孩子点灯。这盏灯就是自尊,教师要将这盏灯点成自信。
因此,我认为:对于孩子,没有缺点只有起点,没有缺点只有自尊。老师和家长要共同与孩子的缺点战斗。课堂上积极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口、耳、眼、脑等器官能力,让孩子沉浸于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愿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远离痛苦,拥抱快乐,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明光市三界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