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第A06版:教 育

教育切忌喋喋不休

我之见

□董建华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将一名违纪学生请到办公室,对其做思想工作,最初学生被老师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眼泪没有了,麻木地坐在老师面前,低着头,静静地“聆听”老师的劝导,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一言不发,等老师讲完了,让学生回教室去,学生转身就跑了。

第二天在路上,我遇到这名学生,拦住他问道:“老师昨天从多方位、多角度教育了你那么长时间,有何感触?”

学生说:“我那时要急着上厕所,满脑海想的是何时结束教育,至于老师说的什么话,我一句都没听进去。”

听了这名孩子的话,我真为老师感到悲哀,老师花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不仅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反而因为学生尿急,对老师的教育反感到了极点。

有一所学校为加强安全教育,除了每天安排有安全教育课,另外国旗下讲话必谈安全、班会课上必讲安全、每次放假前必讲安全,用他们校长的话说:“安全无小事,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但是讲了那么多安全,学校安全事故不仅没减少,反而呈上升趋势。

我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现切忌就一个问题在短时间内三番五次地强调、重复,虽然老师的想法是好的,但同一问题,重复的次数多了,轻则导致学生反感,重则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老师以后继续和学生沟通。

有一次,学生小王上课不认真听讲,被老师点名批评,这名学生不服气,和老师在课堂上顶撞起来,老师一气之下将小王送到我的办公室,交给我处理。小王进办公室后,嘴里还在抱怨:“什么老师,天天说我坏话。”我没有批评小王,而是指着一道题问他:“你没来办公室之前,我就在解这道题,你来看看,能不能帮老师解出来?”小王不再抱怨了,坐在我旁边开始认真分析题目,大约过了十分钟,他将这道题解答出来了,我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这么聪明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太可惜了,所以以后呀,自己明显犯了错,就不要和老师争辩了。”从头到尾我都没对他之前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任何评价,小王离开办公室后,去找课任老师主动承认了错误。

曾教过的学生小李,与家长关系非常紧张,每到放假时间,她不是主动回家,而是先到同学家去玩儿,总是等家长四处寻找,甚至经常将电话打到我这里,请我帮忙寻找。每次放假都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管理,也不利于学生校外安全,于是一次放假回校后,我将小李请到办公室问道:“放假后一两次不直接回家,还可以理解,每次放假后,都不直接回家,我认为其中必然有原因。”“我不想回家,我害怕在家面对爸爸、妈妈。”小李站在我面前,胆怯地回答。

从教这么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愿意放假,放假后不愿意回家的,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小李说:“从小到大,父母总是在我耳边不停地唠叨,要努力学习呀,要认真做作业呀,要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呀……在饭桌上说,在一起散步时说,在客人面前说……他们两人中一个人和我在一起,一个人说,两个人和我在一起,两个人同时说,说得我已经害怕见到他们了。”

家长好在孩子面前唠叨非常正常,但唠叨得如此厉害,可能就只有小李的家长了,我将小李的话转告给她家长,小李的母亲说:“我哥哥的孩子听话,成绩好,小李从小学习不努力,成绩一般化,哥哥教我们多在孩子面前唠叨,听多了,灌输多了,总会改变的,所以我们就经常在她面前唠叨。”我劝小李的父母不要继续在小李面前唠叨了,孩子都读高中了,什么道理不懂?父母没必要以长者的身份教育她们,少唠叨,多聆听孩子的呼声。小李的父母听了我的劝告,不再没完没了地在小李面前唠叨了,放假后小李不仅能按时回家了,成绩也上升了。

千万句空洞地说教,还不如一个实际行动。话说三遍无人听,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没完没了地喋喋不休,不仅令学生反感,而且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喋喋不休。

2025-01-24 我之见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6469.html 1 3 教育切忌喋喋不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