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静
今年4月,天长市新农人协会成立大会在永丰镇三元村召开,首批吸纳了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专家、高校老师、企业家等74名优秀人才入会。永丰镇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一直在乡村人才振兴上积极探索,坚持“引、育、留、用”一体化推进,集贤聚智,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
链接资源,打造人才培养“新课堂”
新农人协会积极与俄罗斯科学院基础生物研究所、江苏省农学会杂草研究会、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展开深度对接,充分借助专业知识和科研力量,对农户进行数字技术培养,推广先进的数字化农业技术和智能农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解决农村科研人才短缺问题,今年9月,协会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携手合作建立科技小院。“我们十分注重乡村农户农业技能培训,协会成立初期,经过和各研究院、高校共同研讨制定专题培育计划,围绕粮油、畜禽养殖、果蔬种植等本地特色产业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16次,受益农户达840余户。”新农人协会会长表示。
多向发力,提供精准服务“主动能”
农民素养提升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基础。协会首批会员中有多年从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的专家,他们视野广阔、经验丰富,处理突发问题能力强。从务实高效的培训课堂,到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从线上直播的精准剖析,到走村入户的现场点评……会员专家持续发力,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养提升。
今年夏天,天长持续暴雨天气,多处水稻、玉米、蔬菜受灾,高温高湿天气引发稻飞虱、青枯病等病虫害,协会秘书长带领技术团队深入菜地、稻田,现场指导农民开沟排水、施肥防病,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据统计,协会自成立以来,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等提供现场技术指导241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47个,发放技术资料3340份,有效促进永丰镇现代农业发展。
抱团取暖,击碎乡村振兴“绊脚石”
新农人协会作为农户们的“当家人”,为大家搭建资源共享新平台。统一调配数字化机械、指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联系运输销售服务等,协会累计帮助合作的小农户年均减少开支2000至3000元。此外,协会还尽全力做好“娘家人”,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在政府与“新农人”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今年8月,协会召开上泊湖区域种植大户科学管水座谈会,会上将存在的困难和诉求客观准确地反映给相关部门领导,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帮助和指导。通过协会的形式,不仅带动种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协作发展,还集思广益,更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推动本地农业新型主体的发展壮大。
示范带动,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协会在带领会员发展的基础上,也不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帮扶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白塔湖莲藕芡实合作社负责人邵媛媛牵头开展直播带货,吸引周边5个村、8家农业合作组织、40位个体户加入学习。王野是一位返乡创业的优秀企业家,他流转3000多亩土地,开发“农业+教育+乡村旅游”新模式,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同时以先进的种养技术为支撑,打造天长市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中小学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各地中小学生2万多人次。
会员携手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新农人协会的成立,不仅将“田专家”聚集到一起,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还能通过平台的力量,与企业、高校合作,为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