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鸣
“幼有善育”关乎万家幸福,更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庭小型化趋势愈加明显,代际之间照料能力减弱,越来越多家庭需要高质量的托育服务。我市坚持把安心托幼作为民生重点工程,多措并举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全力满足群众需求,呵护婴幼儿健康成长。
完善生育配套政策 加强生育保障
出台《滁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滁州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的若干举措》《滁州市育儿补贴实施办法(试行)》,积极落实生育登记、生育保险、生育休假、育儿补贴等政策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医保局、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完善医保支持积极生育政策若干措施的通知》,积极做好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生育医疗待遇、提高居民医保分娩住院定额补助标准、扩大产前检查费用支付渠道、生育津贴“名申即享”、以及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优化生育政策工作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27个部门为成员的“一老一小”市联席会议制度,以健全政策体系、扩大服务供给、打造发展环境、完善监管服务,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强托育服务供给 减轻养育负担
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市财政安排资金对被评为“滁州市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的给予3—5万元的奖补;各县(市、区)对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含托幼一体化幼儿园普惠托班),按照不低于100元/生/月标准给予补贴。备案托育机构水、电、气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政策,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总托位14021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52个;全市托育服务机构365个,新增托位843个,年度任务完成率105.38%,普惠托位占比99.86%;在建/已建县级公办托育服务机构6个,医疗机构托育点9个。积极发挥托育服务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天长市获评首批“全国生育友好先进单位”,来安县人民医院入围全国“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典型案例”,每年举办托育技能竞赛,提升托育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托育服务行业规范发展,营造居民放心的“安心托育”。
加大激励保障力度 落实托育政策
出台《滁州市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政府政策清单》,明确土地规划、报批建设、人才支持、财税补贴、金融支持、服务价格、监督管理等7个方面24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落实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政策,对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按每生每月100元标准给予运营补助;各地按照不低于700元/生·年标准拨付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500元/生·年标准拨付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贴,鼓励各级各类幼儿园提供普惠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普惠性幼儿园561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27%。开展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对符合条件的托育服务机构命名授牌,并给予3-5万的一次性奖补,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
严格标准规范落实 筑牢安全屏障
发挥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协调作用,健全托育机构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标准规范落实。定期组织托育机构负责人、从业人员培训,指导督促托育机构严格落实有关法律规定、标准规范。市消安办将托育机构纳入消防监管检查对象名录库,将托育机构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部门日常监督管理范围,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在全市范围开展托育机构冬春安全工作专项整治,对重点单位建立台账,进行销号整改督办,确保托育服务机构安全、稳定健康发展。
生育健康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期盼。赋能“幼有善育”、培育“生育友好”,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我市将通过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贴心的人口服务,让生育家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