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4日
第A03版:副刊

池杉湖寻鹤

我去池杉湖湿地公园,是去寻鹤的。出发前,我就开始想象,湖面上有鹤滑翔而过,天空中可以看到它们与白云相伴的侧影。白云千载,各种各样的鹤,来去飘悠,给蓝天带来了诗意的灵动。阳光下,蓝天如洗,鹤群在碧霄轰鸣。它们外表美丽、清雅脱俗的超然身影,仿佛生来就是自然与文化为高雅之士精心准备的一种完美修辞。鹤入人群,投向它的目光大多包含歆慕与尊崇。鹤总与长寿、成仙扯上关系,仙鹤成了祥瑞之物,慢慢在天空中与古往今来高人逸士的心神相遇。在比云雾更迷离的传说里,人鹤仙三位一体,可以互相化形。

可我一直无缘去滁州。池杉湖的鹤,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我的想象中飞舞。直到今年秋天,我终于圆梦。一路向北到滁州,终点是池杉湖。

寻到水上森林的深处,只见一大片池杉林昭然显现。池杉林树干笔直挺拔,睡莲叶如一面面碧绿的盘盏,它们的身体,或滴答着水珠,或被青苔簇拥,与静美池杉构成和谐的景观。池杉属于落羽杉的一种,在水上生长,它们纤细秀美的倒影在水中轻轻摆动,恬静中透着华丽。

乘船一路前行,栈道曲曲折折地掩映在簇拥着的池杉伞下,挺拔的池杉棵棵相连。饱和度很高的橙色接着绿色,绿色挽着红色,在眼前争相展示。池杉仿佛是被阳光点燃的一支支缤纷烟花,绽放着华美的姿态。远远望去,栖息在枝头的候鸟凝成一个个黑点,如同画作中故意停顿的几笔。

可是鹤呢?我为寻鹤而来,此刻的四周候鸟翩跹,但还没有出现一只鹤。在漫无目地的寻找中,竟也迷路,感到一丝不知进退的迷茫,我想起一位为鹤“难易进退”的古人。这位古人对鹤情有独钟,在诗文中赋予“鹤”众多复杂的情意内涵。我此刻想到的就是他那首《鹤叹》,苏轼许是寂寞了,没事儿“撩拨”起一只鹤来。它是一只清高的鹤,一只自我认知清楚的鹤,一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鹤,这只鹤懂人类的语言。“喂,鹤兄,过来坐在我旁边,咱们聊聊。”东坡以为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想到“鹤有难色”,斜着眼睛打量东坡说:“你真想和我聊天是吗?我看不像,你只是想耍弄我罢了。我孤零零地出生在天地之间,细细的长胫支撑着柔软的身体。我几乎没有其他的需求,只要低头啄一些细碎的食物就够了,多余的东西对我没用。”东坡急了,把饼饵奉送到鹤的面前,它却正眼都不看一下,“嘎嘎”地叫着,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苏轼感叹道:进退之间我还不如一只鹤啊!

此诗为苏轼于元祐八年(1093)所作的《鹤叹》,当时正值其晚年生涯转折阶段,哲宗亲政,苏轼外派出任定州知州,开始了一贬再贬之路。他感到孤独凄苦、怀才不遇,不甘任人摆布,因此以“鹤”言志,以“自娱”的心境,积极乐观地面对,不被现实所拘囿,心性逐渐变得更加超脱,这种精神也贯穿于他一生的为人处世与艺术创作之中。正如他书写的《醉翁亭记》碑刻,其字在自由的笔法外显沉着,“意”造无法,收放自然。

然而还是没有看见鹤。

船荡在水里,水一下一下温柔地推着它,推着空寂无人的秋色。那只船泛在水波里,靠着野岸睡去了。宋徽宗建立翰林图画院,曾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考题招收画师。获得状元的是这样一幅画:舟身横侧,舟夫卧于船头,神色落寞,百无聊赖。这使得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更加广为人知。

宋徽宗也是爱鹤之人,无数飘飘欲仙的白鹤曾飞过他的头顶。北宋政和二年(1112),正月十六,时值上元节。都城开封灯火通明,宣德门前更是光彩陆离,熠熠生辉。忽然,一群仙鹤带着悦耳的鸣叫翱翔于空中,鸣声悦耳,盘旋良久,向西北飞去。驻足颔首观望的人群看到这一幕,纷纷惊叹不已。

此时,宋徽宗已至而立之年。他觉得元宵这天有仙鹤来仪,好似上天对他“善治”的赞美,就亲自提笔描绘这番祥瑞之景,留下《瑞鹤图》。宋徽宗是理想主义者,他想建造一个艺术帝国,用艺术教化百姓。在他的号召和带动下,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就在《瑞鹤图》创作15年后,靖康之变突然发生,他悲叹: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

晚年困居北方的赵佶,是否还会记起当年汴京上空的一群鹤?天空布满了徘徊的鹤群,一只只风格迥异的鹤,被石青色平涂,显得圣洁而华贵。然而仔细看时,每一笔勾勒都充满了淡淡的哀伤。当时身为皇帝的他,受到内忧外患的困扰,整日压抑不安,只能作画抒情。所以画作中那些数量繁多的白鹤,显然是他对当前困境的担忧。

《瑞鹤图》无可置疑地让宋徽宗的艺术成就独步天下,可宋徽宗爱好太多、兴趣太广,最后竟都付于残垣断壁了。在囚禁期间,他曾惘然地写下一首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至此,诗里已无飞鹤,只有回不去了的漫漫故国路。

一群云中鹤,一群不甘寂寞的鸟。这只中国文化中优美至极的白鹤,是文人墨客轻盈洁净的灵魂,是他们赤子般的一生。鹤在历史的天空中翩跹,飞过万代千秋的无常兴衰,飞过光阴的忽明忽暗。它飘逸灵动的身形如经烈火淬炼,燃尽的只有过往的疲惫与软弱,重生出锋利的羽翼,在每一次挣扎中积蓄力量,再次触摸云端,超越世俗,与天地宇宙共呼吸。于是,它这一飞便飞了千年,飞入传统文化的血脉。鹤,这个蕴藏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凭借其特殊身份在人世间被赋予了诸多意义,也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这么想着,忽然,从耳边传来鹤高亢而洪亮的鸣叫声,眼前的湖面仿佛满是它们振翅跃飞的倒影……

□张静年

2024-12-0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3862.html 1 3 池杉湖寻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