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第A03版:副刊

红楼望月

□王贵东

大约十年前,定远县城东大街上有一家书店,名曰兰亭,店名雅,店主人也雅,最重要的是店里的书更雅。我后来竟然在那里陆陆续续买到不少关于《红楼梦》的好书。《周汝昌评批石头记》《瓜饭楼评批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校订本》《戚序本石头记校订本》《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红楼望月》《红楼别样红》《红楼十二层》《解味红楼》……这些书都成了我的珍宝。

特别喜欢“红楼望月”这四个字,充满诗情韵味,一部《红楼梦》与一轮明月交相辉映,红楼望月,月上红楼,说不完的《红楼梦》,望不断的古今月。

踏入红楼,在故事开篇的第一回,就听到“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贾雨村的两首咏月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这是他第一次咏月。贾雨村拜访甄士隐,在书房发现窗外撷花的丫鬟,见这撷花女子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后来在中秋月夜对月怀人,借咏月抒发一个落魄书生自从偶遇丫鬟娇杏之后的心思——一厢情愿,虽无多高的意境,但顺畅达意,仿佛看到穷书生对月徘徊,心事重重。

第二次是吟了一首七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秋佳节,甄士隐邀雨村做客。贾雨村乘着酒意,狂兴不禁,诗兴大发。前两句倒也平平,末二句写得气势恢宏,气象不凡,有三分宋太祖赵匡胤“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的感觉,也让人联想起赵匡胤的咏初日佳作:“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你能感受到贾雨村这个穷书生平时压抑潦倒,此时此境,酒过三巡,偶然露出的狂放与野心,或许说是志向报负,脂砚斋曾一针见血地评点“奸雄心事”。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精彩章节之一,她一开始学诗,写的是三首咏月七律。

我最喜欢最后一首,“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曹公借众人之口夸赞香菱“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首联就把一腔情思寄托于明月,或说将明月拟人化,清新不俗。后面句句都无“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巧嵌数字,对仗工整,言浅意深。这才是浸润着诗人一己襟怀情思的咏月佳作,这首诗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有画面,有意境,韵味悠长。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写贾府过最后一个中秋节,贾政命宝玉即景赋诗,“既这样,限一个‘秋’字,就即景作一首诗。只不许用那些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等样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见,试试你这几年的情思。”“宝玉听了,碰在心坎上,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道是……贾政看了,点头不语。”

宝玉的这首咏月诗,我们翻《红楼梦》在清末、民国的十二个古抄本以及刻印本,包括当代各种排印本,都读不到这首诗。有的古抄本在“道是”后面画了几个小方框,表示空缺。有的刻印本将“道是”一词删除,处理成“呈与贾政看。贾政看了,点头不语。”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读不到宝玉的这首诗。原因可能是,曹公写这首诗感觉难度太大,原稿中暂时空缺,准备以后再补写。或者写了这首诗,感觉不满意,在原稿上删去,在抄本上留下小方框表示空缺待补。我们知道,《红楼梦》原稿一开始在曹公朋友圈中便开始传抄,甚至他写一回或者几回,朋友们就拿去抄写。后来传抄范围越来越广,直至曹公去世,《红楼梦》原稿中仍有一些需要修订完善之处,包括暂时空缺的诗句和其他一些细节。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最后一次咏月是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湘云出句:晴光摇院宇;黛玉对句:素彩接乾坤。这是一对咏月佳句,吟出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天上人间澄明一片的景象,境界开阔,气象雄浑,当为红楼中两位才女的大手笔。

“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黛玉对道:冷月葬花魂。”关于“冷月葬花魂”,有的古抄本是“冷月葬诗魂”,“花魂”应是曹公原笔,在传抄中,抄手将“花”误抄成“死”,形似导致误抄成“冷月葬死魂”。再由“冷月葬死魂”的版本传抄,很多时候是一人念借来的抄本,一人听并记录,因为音讹听成了“冷月葬诗魂”,从此这句诗就有了两个版本。让我们唏嘘不已的是,大观园中最后一个中秋节,最后一次吟诗,竟然如此冷冷清清,孤鹤飞过寒塘,落花飘处冷月,恰如这一回回目所说的“寂寞”与“凄清”。

红楼垂袖遥望,依然月明似水。人生代代无穷已,明月年年望相似。一部《红楼梦》,伴我至今。多少个春夏秋冬之夜,窗前独坐,摊开《红楼梦》,倦时抬眼仰望夜空,想那一轮月,任阴晴圆缺,总在云霄。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今宵便有随风梦,不必追问,知在红楼第几层,更不必感叹人生苦短。充满悲欢离合的人间有一部《红楼梦》,亘古高远的夜空有一轮明月,倘能惜取闲暇,月下读书,仰望明月,我心安宁。恰如贾政老爷子所言:“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2024-11-13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2707.html 1 3 红楼望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