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
第A06版:教 育

减负的实效如何?

——县城中学教师眼中的“双减”政策

□蒋云霞

教育是最受国民关注的话题之一,而2021年,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无疑都因“双减”政策的实行而大受震动。政府层面,中央已审核通过,地方也逐步贯彻,说明已经下了足够的决心;教培行业毫无疑问受打击最大;家长和教师群体中也划分了意见阵营,有些人认为减负是好事,有些人则对实际效果存疑;学生似乎是受益的一方,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也没有多少人因此有所放松。

本文以县城中学教师这个特定的职业群体为对象,从主题选择、调查结果和个人思考等方面,对他们眼中的“双减”进行简要分析。

问卷的开放群体为安徽省六安市某县高级中学A和县初级中学B的教职工。该县常住人口约70万,几年前刚刚摘下贫困县帽子;但该县基础教育小有实力,每年中考都能占据全市前十名的半壁江山,2024年高考多人被清北录取。

A校教职工190人,学生2854人,一本录取率20%;B校教职工480人,学生7000人,普高录取率超80%。收取有效问卷86份,其中20至30岁3.49%,30至40岁16.28%,40至50岁34.88%,余下为50岁以上,各年龄段教师均有参与。

一、县中教师对“双减”政策具体内容的态度

“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延迟放学”的委婉表达。结果显示,多达3/4的老师表达了消极的看法,只有约1/4的表示支持。普遍消极的背后,原因是多样的,最主要是“增加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负担”。高中因为有晚自习,区别可能不大,但没有晚自习的初中延迟放学后,班主任基本都要留校至七点才能回家,确实比以往要忙了许多。

延迟放学只是配套措施,“双减”政策针对的最核心现象无疑是课外辅导。一方面,这是中国现有教育模式的现实产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并作为阶梯让许多“小镇做题家”得以改变命运;另一方面,它又制造了广泛焦虑,并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调查中40%的教师支持全面取消课外辅导,坚信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对课外辅导带来的负面效果有所不满。

二、县中教师对“双减”效果及影响的看法

一项政策最根本的生命力始终在于实际效果。

学生无疑是“双减”政策中最突出的主体。他们的压力减少了吗?是否能够在成绩与身心健康之间达成最佳平衡呢?18.6%的受访者觉得“双减”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5.81%的人觉得“双减”后学生成绩提高,36.05%的人觉得“双减”实质性地减少了中学生的负担。

多数人都关注到无数失业的教培机构教师,但“双减”政策对公立中学教师的影响却被忽视。在客观分析经济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老师们的主观认知。20%的受访者认为,“钱”在教书育人的责任面前不重要,另有90%的人觉得赚钱不是首要,但必须保证一定水平的生活条件。这些回复都十分真诚,也反映出尽管面对工资不高的事实,绝大多数老师还是把职业责任感放在了首位,兢兢业业投入于教育事业。

这样一个巨大的政策变动会不会让计划成为教师的年轻人改变职业选择呢?多数受访者对教师行业的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对“双减”后会不会有更多优秀青年进入教师行业,认为“会”或“影响不大”的也占了约70%。

尽管从数据上看,主流是积极的,但我们仍不能忽视占少数的消极意见。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教师行业在哪些方面可以提高呢?排名第一的选项是“增加晋升、交流、深造等机会”。对于县中教师而言,多去大城市的优秀学校听课、观摩,是开阔眼界、提升自身的重要渠道;其中还有55.81%的人选择“给年轻教师更多机会”。排名第二的为“涨工资”,毕竟在生活面前,只看“月亮”没有“六便士”太难。其他如“减少压力”“优化社保”等选项,得票率也很高。

在问卷最后的开放性填空题中,受访者就“双减”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多于1/3的回答都提及“实事求是”“落到实处”。一些回答则更加细致,提出了留守儿童的特殊关照、周末节假日补课等具体问题。在“双减”政策未来的实施中,如何因地制宜,或许是重中之重。

一项政策孰是孰非,历史或许拥有最后的发言权。想要“双减”政策完美实践,教师是主力;想要实现教育强国,更需要教师们弘扬教育家精神、潜心教书育人。社会需要倾听教师的诉求,不仅为了教育,更是为了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县中教师这个独特的群体,拥有观察“双减”政策最切近、最清晰的眼睛。为这双眼睛打开一扇面向社会的窗,让外面的更多人换个角度看“双减”,发出的声音才能汇成一曲合奏。

(作者单位:安徽舒城第一中学)

2024-10-25 ——县城中学教师眼中的“双减”政策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1746.html 1 3 减负的实效如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