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
第A06版:教育

秉持慎独才能不被 “钓鱼式送礼”套路

□黄齐超

9月11日,一则关于“钓鱼式送礼”的视频在网上快速发酵。教师节这天,在安徽合肥,一位家长给老师打电话称,将教师节礼品送达老师小区的水果店,告诉她自取。老师称“你这么客气,我都不好意思了。”然后家长拍到,一男子将五粮液和高档化妆品等礼物取走了。等老师取走礼品后,家长转身就去举报了老师。

(9月11日 新浪网)

家长做局,留下通话录音和取礼品视频,教师收礼证据确凿,百口莫辩,只能坐等教育部门的惩处。大家虽然痛恨教师收礼的行为,但不少网友也对该家长的“钓鱼式送礼”感到厌恶,认为这种做法不厚道,很恐怖,用心险恶。

“不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这不仅是师德要求,也是教育部给每位教师划定的红线。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中,一些教师对这一红线非但没有严格遵守,反而给送礼的孩子各种优待、各种关注,岂不是变相地鼓励送礼吗?这种违背师德的行为,既助长了不正之风,也让纯洁的师生关系变了味。

教师节期间,教师当然可以接受学生或家长的一些“小礼品”,比如一件手工制品、一张贺卡或一句温馨祝福等等。家长用适当的方式感谢师恩,亦是尊师重教的体现。但是,如果家长的“礼品”过于丰厚,超越了谢师的意义,有了贿赂的内涵,教师就应果断拒绝,否则,就玷污了师德。

我也不赞成新闻中“钓鱼式送礼”家长的做法,但我对涉事教师在“不好意思”之后还能欣然接受礼品的行为更耿耿于怀。即便老师事先不知道礼品是五粮液和高档化妆品,但让教师去小区门口的水果店自取,这就表示它不是能拿到明面上的“合规”礼品。更何况,教师家属去取礼品的时候,已经知道了礼品的昂贵,并没有断然拒绝,如此一来,才授人以柄,才被家长“套路”。

不得不说,一些教师对拒收礼品的师德遵守怀有投机心理——对于明目张胆地上门送礼或当众送礼,理直气壮地拒绝;而对于自认为隐蔽的家长送礼,则心安理得地笑纳。所以,当家长将礼品放到小区门口的水果店让教师自取,涉事教师除了表示“很不好意思”,心底还会认为这家长很会“来事”,压根想不到这是一个“局”。

教育不是交易,教师必须清正廉洁。师德的每一条红线,教师都不能阳奉阴违,尤其是拒绝收礼这件事,教师们就不能只做表面工作,而是发自内心地抵制。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如果教师在送礼方式的隐蔽性上与家长“斗智斗勇”,与社会监督“躲猫猫”,就算不被曝光,不被套路,也会让自己师德受损。毕竟,每一次和家长关于送礼的单线联系,都会被学生家长在师德上刻一道污痕。

所以,秉持慎独情怀,才能不被家长的“钓鱼式送礼”套路,才能让自己的师德熠熠生辉。

2024-09-2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9859.html 1 3 秉持慎独才能不被 “钓鱼式送礼”套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