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第A03版:健 康

开学季 做好健康“功课”

欢乐的暑假已经结束,孩子们又迎来了紧张充实的新学期。秋季开学正值夏秋之交,是一年之中气候变化的转折点。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感冒、肠胃炎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

那么,在孩子们返校的时候,老师家长要如何保护孩子免受传染病侵袭呢?如何让孩子以健康的状态迎接新学期呢?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适应返校后的学习和生活,家长们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健康“功课”。

克服“开学综合征”

家长应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和情绪,缓解开学的紧张心理。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起居,尽量不要因为作业欠账而开夜车,影响生活规律的形成。

部分中小学生可能会出现一种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表现,如感到身体不舒服、不想上学,甚至出现乱发脾气等情况,这种非器质性病态表现被称为“开学综合征”,包括心理或躯体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属于心理学应激反应。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情况,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要让孩子将负面情绪表达宣泄出来,再与孩子好好沟通,了解孩子有哪些担心,疏导情绪,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更加自信。大多数孩子通过一个过渡期的调适,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做好健康监测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保证卧室安静、无光照、温湿度适宜,睡前拒绝电子产品,保障每日睡眠质量。

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三餐定时定量,每天为孩子准备高质量的早餐,为高效学习提供足够的能量。食物种类要多样,营养均衡。每天至少一袋奶。督促孩子每天足量饮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每天一小时以上户外阳光下活动,充分利用课间开展户外运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运动强度循序渐进,从容应对生活状态的改变,保持健康体重。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及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主动跟老师沟通孩子的身体异常情况,不要带病上学。

关注孩子的眼健康

假期,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比平时明显增加,用眼过度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开学了,老师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眼健康。

预防眼部感染,减少眼部损伤。日常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手揉眼睛,避免因感染引起视力损害。如果眼睛出现干涩、异物感、畏光、眼红、眼痛等症状时,应停止视屏行为,如症状不能缓解,必要时去医院就诊。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物理性损伤,避免因损伤影响视力。

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一旦发现孩子存在歪头视物、视力下降、频繁眯眼、挤眼等近视相关症状或近视度数加深,要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眼部检查,及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矫正。

家长开学初要关注孩子的身高,配合学校老师,根据孩子的身高变化按照《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GB/T3976-2014)及时调整在校学习用的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并纠正孩子不良坐姿。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学校组织人员对教室照明环境进行维护,保障学生拥有良好的教室环境。在家中,家长也应该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书桌椅和灯光照明。

严防秋季传染病

开学后一至两周,往往是流感、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等传染病在校园内流行的“高风险期”。长假后身体也处于调整期,抵抗力下降,学校人员密集,交叉感染机会增加,极易发生传染病疫情。

家长要培养孩子勤洗手、科学正确佩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课,并及时将患病信息和病情进展报告给班主任。

在秋冬传染病高发期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在家里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班主任应仔细询问学生健康状况,重点关注有无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传染病可疑症状者,并及时上报。开学后,学校应落实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和报告等传染病防控工作。

应做好教室、宿舍等重点场所、公共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如室内人员较多,空间较小,则应适当增加开窗次数。加强传染病流行季节校园聚集性活动管理,合理管控人员密度。

(综合 健康北京 甘肃日报)

2024-09-0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8974.html 1 3 开学季 做好健康“功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