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吕 涛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确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党建引领是根本保障。近年来,南谯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释放组织动能,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持续强化组织引领,在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形成了较好的实践经验。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抓推进。健全领导机制。设立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和“五大振兴”专项小组;建立区党政领导干部助力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每个镇由1名区委常委联系,每个村由1家区直单位帮扶。完善协调机制。区委农办全力抓好乡村振兴考核,建立月报告、季分析、半年度对账、年度考核等制度,确保全区乡村振兴高位推进;“五大振兴”专项小组分别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沟通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考核机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筑堡垒。建强基层组织。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先进党支部星级创建,有效激发组织动能,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育强骨干队伍。选优配强镇、村领导班子,探索村干部职级管理,建立报酬差异化分配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采取“实训+培训”的方式,每年全覆盖轮训镇、村党组织书记,提升乡村振兴工作履职能力。加强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六亮”行动,完善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落实“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要求。

三是创新多种方式助发展。实施村企联建。推动“村企联建”全覆盖,谋划结对发展项目126个,打造“一带一片一园十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每年实施一批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发挥示范作用。鼓励村级组织企业化运作,承接工程建设、劳务服务等,做优产业发展,增加自主经营收入。加强信用村建设。全域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协调皖东农村商业银行在8个镇建设金融服务工作室试点,选派一批党建金融专干,开展“四送”服务。举办集体经济擂台赛。每季度举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擂台赛”,以现场观摩、微视频宣传展播等方式“擂台比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还有待提高。部分村“两委”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缺少有效的工作方法和举措。部分镇、村干部工作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不敢大胆试、大胆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制约农村发展。

二是党建引领农村治理体制上还要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相关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还不够畅通,对群众诉求的回应有时还不够及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个别村民的价值观趋向功利化,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不高。

三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还要进一步拓宽。少数村干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视野不开阔、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在挖掘利用自身资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方面做得还不够。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于土地和水面承包、房屋租赁以及新建厂房出租等,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可持续性不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开展学习教育,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源”。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掌握“三农”政策文件和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准确把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实践要求、方法路径。同时,以党的创新理论“五进”为抓手,帮助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不断增进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精神,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让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村“两委”班子。注重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能团结带领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员,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退役军人、社区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中选拔,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中回引,建好建强村“两委”班子,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三是立足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振兴“好成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功能,组织党员、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创新经营模式。立足南谯特有的茶文化,探索“美丽乡村+茶旅游”新模式,创建“西涧春雪茶韵小镇”,打造乡村精品旅游品牌。持续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现有的乌衣水产和有机蔬菜、章广食用菌、珠龙蓝莓等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以精品水果为依托,配套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精品水果项目,形成规模化。借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沉睡资产”,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作者单位:中共南谯区委党校)

2024-08-2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8653.html 1 3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