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龙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指导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理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鲜活的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对此,我们需要在准确把握“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激发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效力。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4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不断破解观念固化藩篱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思想解放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吹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号角,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全面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的大幕,推动了从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实现了由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到劳动、知识、技术等各种生产力要素活力竞相迸发的跃升,凝聚了促进发展的思想共识,汇聚了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奏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新时代强音,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新发展需求,坚定以更大决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作出了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的重大论断,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持续提升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契合度,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再一次发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号召,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促进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畅流,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证明,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我们党正是始终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这一“总开关”,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的有机统一,坚定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锚定发展这一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廓清一切困扰和束缚发展的思想迷雾,破除一切阻碍和约束进步的障碍弊端,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求突破,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互契程度,形成了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共识,充分激发全社会全要素的生机活力,推动着从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质的跃升,为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本文系安徽省2022年度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重大教研项目(2022sxzz062)、安徽省2023年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sztsjh-2023-2-18)研究成果】
(作者系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