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安县水口镇积极构建“来料加工”模式,针对单个村“单打独斗”、外部力量缺乏有效参与的普遍问题,从镇级层面予以衔接,组织行政村抱团解决,培育“来料加工”共富工坊,有效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打造“家门口就业”增收新机制。
发挥龙头作用。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梳理上蔡村、水东村等104国道沿线行政村闲置的建设用地,申请3200万元专项资金,谋划实施3个移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工程(集体经济联建)项目,将存量建设用地、合法闲置用房改建成规模适度、环境安全、配套齐全的来料加工点,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发挥枢纽作用。畅通村企合作渠道,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同优点彩色印刷、弘星家美装饰品、众城智能装备等“强村”公司合作,建设“来料加工”共富工坊4个,全覆盖15个行政村,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82.74万元。选聘15名镇村党员干部担任工坊管家,加强对工坊的运维管理和安全监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农民唱戏,年均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88人次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元。
发挥平台作用。鼓励企业优化生产工序,增加来料加工发包量,对来料加工中发包业务量大、从业人员增收明显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对涉农企业的来料加工,实行运输成本补贴。开设村级“红色网格”服务站,紧密结合用工企业要求,每月召开2场就业技能培训暨经验交流会,实现48个微信群线上远程扫码预约,开展建筑、维修等技能培训和涉农法律法规等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夯实村民劳动技能,保证产品质量。
(来水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