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8日
第A06版:副刊

滁山滁水 永纪风范

——纪念吕彦直诞辰130周年

□徐 茵

吕彦直学贯中西,在1925年、1926年分别获得设计中山陵、中山纪念堂的首奖。以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为本,结合西方建筑艺术和现代的科技、材料等,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中山陵、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吕彦直因设计和建造中山陵积劳成疾,于1929年去世,享年35岁。

除了吕彦直天资聪颖之外,他的成就来源于家族培养。吕彦直的曾祖父吕如松,祖父吕凤翔是经营绸缎庄的商人。从薛晓育提供的吕彦直大姐的女儿伍季真《回忆先父伍光建》一文,可知吕家祖上原是山东省东平县人,但是吕家迁来滁州的年代已很久远,早就入籍滁州。至于迁徙来滁的原因和具体时间,吕家后人也说不清楚了。据吕彦直的侄女吕媞媞(吕彦深次女)回忆资料《关于吕家一些情况》说:“吕凤翔是滁州做绸缎生意的商人,家道殷实。”吕彦直的父亲吕增祥任职李鸿章麾下,后又任知县、知州,“因吕增祥为官不敛财,子女又多,常入不敷出。家计拮据时,就将其父吕凤翔留下的田地和绸布庄典卖,贴补家用。”

[康熙]《滁州志》城图中有吕家巷,东起南大街(今南谯路),西至莫家巷,又名土地庙巷,今名三八巷,尚存。吕家是否在此巷中,待考。

父亲吕增祥,字秋樵、君止,号皇道山人、太薇。吕增祥早年先后就读于南京尊经书院、惜阴书院,是滁州名儒薛时雨、彭倬的得意高足,光绪五年(1879)在滁州中举,曾在李鸿章幕府任文案知县多年,历任北洋海军公所会办、驻日使馆参赞,临城、天津、南宫、献县等县知县,开州知州。吕增祥“廉洁奉公,清风两袖,黎庶爱戴,有吕青天之号”,学养丰厚,严复评价他“三绝诗书字”。他擅书法,翔声南北,曾为亲家严复的《天演论》翻译稿润色、修改,并题写书名。与严复、郑孝胥、吴汝纶、马建忠、张謇等交往甚密,是晚清桐城派文人、宋诗派诗人。

吕增祥有妹妹吕汶,“美而贤,能文章”,擅长作诗,《安徽名媛诗词征略》收入吕汶诗二首。吕汶嫁来安县严海帆,是民国才女吕碧城的舅妈,吕碧城因吕汶的关系而得到严复的关爱。

吕增祥的原配生吕韫玉、吕韫清二女,侧室章氏生一女四子。长女吕韫玉(字慎宜),嫁著名翻译家伍光建(字昭扆),其第三子伍范(字蠡甫),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美术理论家、国画家、西方文论专家,一生著述写作,教书育人,与其父伍光建被称为“中国译坛双子星”;次女吕韫清(字叔宜),嫁严复长子严璩(字伯玉),其女严倚云是严复最看重的长孙女,严倚云博士曾在北大任教,定居美国后,为弘扬中华文化取得杰出成就;三女东宝嫁晚清外交重臣罗丰禄(字稷臣)的侄子罗仪韩。长子吕彦深(字伯远),是民国时期的外交官,长期派驻巴拿马、秘鲁等国,娶严复堂侄女严琦为妻。吕彦深有女吕娴娴、吕媞媞,子吕道机,吕娴娴有子薛晓培、女薛晓育,吕道机有女德清、子德华。次子吕彦直。三子吕彦宏(字叔达)。四子吕彦介(字季刚)。

1901年初夏,吕增祥在开州去世,吕彦直才7岁。严复安排严璩抚养吕彦直,严璩任驻法使馆参赞后,将吕彦直带往法国读书。父辈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家学渊源,培育了吕彦直深厚的国学修养。姐姐提供的出国读小学机会,使吕彦直很早便接触了西方文明。法国的西式建筑开阔了吕彦直的视野,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后来他“中西合璧”建筑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吕彦直曾写道:“公共建筑,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当采取中国特有之建筑式,加以详密之研究,以艺术思想设图案,用科学原理行构造,然后中国之建筑,乃可作进步之发展!”

1921年,吕彦直回国。此时,严复的二女儿严璆尚未婚配。严璩委托伍光建做媒,想把严璆介绍给吕彦直。可惜吕彦直不感兴趣,此事虽有提议但没有成功。严复曾于1921年农历6月写信给严璩:“昭扆处有回信否?甚悬系。吾闻古愚与伍昭扆夫妇意见颇深,嗣后此等事最好勿托昭扆居间也。”

目前流行的严璆是吕彦直未婚妻、在吕彦直死后终身未嫁的传说,乃是卢洁峰在《吕彦直与黄檀甫——广州中山纪念堂秘闻》一书中所提。2007年6月10日,卢洁峰在金羊网发表《吕彦直与秋妙》一文,文中说:“早在3月下旬,正在北京读书的严二小姐从报纸上惊悉吕彦直病逝,即痛不欲生。后断然在北京西郊出家,削发为尼,法名‘秋妙’。”

我发现吕彦直童年的照片上有:“此古愚十二岁在巴黎所映小照也。迈达女士捡出见赠。因为题识,不禁泫然。己巳秋杪。璩识。”卢洁峰把杪误读为妙,又将之臆想为严璆的法号。杪原意为树枝的细梢,引申为“末尾,时间上的终止。”己巳秋杪应是1929年秋末,而不是秋妙,更不是严璆的法号。

我在2009年已提醒卢洁峰女士,她也欣然接受,并解释因未能直接采访薛晓育,只是通过黄檀甫的后人转述吕彦直的家事,又因不愿错过机会而仓促出书,故而在文章中会有一些细节上的错误。她还为我寄来著作《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一书,我也寄去[光绪]《滁州志》及傅瑛教授的文章《略谈吕碧城成才的外家姻亲背景》。后来,卢洁峰在《吕彦直的家学渊源与他的建筑思想》一文中吸取了我提供的成果。吕彦直从回国到1929年去世已有八年,如真有婚约,工作再忙也未必没有结婚的时间。

此事极有可能是严璆的姐姐严瑸婚事的误传。严瑸于1918年与熊正瑾(字洛生)订婚,在美国读书的熊正瑾多次写信给严复,请求将严瑸送来美国留学,被古板的严复拒绝,婚约解除。严瑸终身未嫁。因洛生与吕彦直的小名渤生有些相同,又同在美国留学,而且也曾与严家议过婚事,故后人误把此事张冠李戴。虽然吕彦直没有与严家通婚,但是与严家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吕彦直去世已经95年,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虽历经百年风雨仍巍然屹立。它们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吕彦直也因此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作为吕彦直的故乡人,我们应该研究他、宣传他、纪念他。滁山滁水,永纪风范,彦直不朽。

二、吕彦直的才华来自家族培养

名人与滁州

▲吕彦直胞兄吕彦深驻巴拿马使馆之人事档案

▲南京中山陵全景 中山陵管理局提供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两大建筑的设计、建造者是滁州人吕彦直,吕彦直(字古愚、仲宜,小名渤生),出生于1894年7月28日,今年是他诞辰130周年。近日,孙中山纪念馆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联合在南京举办了《致敬大师——吕彦直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我随南谯区政协副主席程学武等一行前往参观,深受感动。作为吕彦直的故乡人,中共滁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档案馆)、滁州市博物馆在孙中山纪念馆的大力支持下,在滁州市博物馆举办了展览,邀我帮助增加吕家与滁州的内容,并安排我在7月31日上午的开展仪式上发言。

从2006年滁州文史界开始研究吕彦直,到2009年百度认可吕彦直是滁州人,如今被建筑界、文史界广泛认可,已是18年过去,其间千方百计搜求资料的辛酸经历,一一涌上心头。

2024-08-08 ——纪念吕彦直诞辰130周年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7522.html 1 3 滁山滁水 永纪风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