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小倡
“无知者无畏”,不了解事物的本性,自然无从预见它的结局,所以结果未卜,也就使“无畏”的勇气膨胀起来。
好在人有吃一堑长一智的聪明,不会重蹈覆辙,后人会从前人那里吸取和借鉴他们“无知者无畏”为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这是人作为灵长动物最有光彩的一面。也就是说,一把寒光凛凛的匕首,就会让人预见它的冷酷和毫不留情,梦里有刀出现,都会惊出一身冷汗。不会像猪那样,当屠刀飞落下来的那一刻,断然不知刹那间的惨烈和一命呜呼的结局,同伴可能会以为是一件颇令它们不开心的“游戏”。人的智慧和对事物具有辨析的洞察力,强健了自身善与恶、美与丑的双臂,当发现病从口入后,便拒绝一切不洁之物。在天灾人祸面前,人用已有的知识和智慧,不仅可以化险为夷,而且对预测到的危害,采取不至于坐以待毙的计策。
于是,人们从一次次的历险与磨难中,日益感到知识的灌输和智慧的汲取,对于自己选择和决定什么样的生存方式,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困难与挫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不仅有益于把握人生步履的初始,预知事态发展的未来趋势,减少内耗抑或避免误入歧途不说。读书人的幸福,在于知识令智慧光芒万丈,由智慧提供的思想佐餐,使自己的身心有了神驰的境界。
当然,有时无知也会有无知的好处。十几岁时,邻居的小孩不慎被高压锅扑出来的米粥烫伤了整个面部,脸部像剥光了皮的树。小孩的姐姐扑通跪倒在地,抱住他的双腿哭喊道:这将来可怎么办哪!要知道,烫伤可以治愈,但无人敢保证不留伤疤。小孩不以为然,仅以为做了一件令父母不高兴的事,不会有什么坏的惩罚,既没有伤害别人也没弄坏什么家什。但父母却急疯了似的,没见过他们这般失魂落魄的样子。小孩的父亲四处求医讨秘方,唯恐儿子无邪的脸上留下任何疤痕。时间难熬,按时换药,每一次大家都屏息想看又不敢看那一脸的烫伤究竟恢复得怎样。小孩没心没肺,居然有兴致与来看他的同学或邻居的孩子玩游戏。对健康人来说,总希望病人有个好的心情,不要因病情疑神疑鬼,萎靡不振,知道得越少对治疗反而越有好处,对于家人来说也会因此不必为病人的情绪所担忧。问题是当病人从先前或别人的经历中得到当下病情的真相后,现实或他人的劝慰都改变不了必然的结果。这无疑是经验或知识带来的作用。是喜是忧呢?我们可以为无知而羞愧,反过来我们又为知道得太多而忧思。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人的经验当然以亲身得来的最为真切可靠,可直接的经验毕竟有限。读书正是吸取间接的经验。就算是我们的亲身经验,也不妨多听听别人对相似的经验有什么看法,以资印证。”又说,“我认为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读书的目的也许在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者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陷入泥潭还不知生死攸关,死得倒是坦然,却有几分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