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5日
第A06版:健康

三伏话养生,谨记这“五要”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闷热潮湿的季节,也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中医养生讲究“冬养三九,夏养三伏”,这个时候需及时调整好生活作息及饮食起居,避免诱发各种疾病。我们该如何健康愉快地度过三伏天呢?这里我为大家总结了“五要”三伏养生诀,助你健康度三伏。

一要除湿健脾

三伏天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最大的危害是伤阳,这恰恰对我们“春夏养阳”很不利,所以三伏时节祛湿很重要。自测湿气方法也很简单:一看舌苔,如果舌苔厚腻,基本可以确定体内湿气较重。如果是白腻,偏于寒湿,如果是黄腻,偏于湿热;二看是不是容易腹泻或大便黏滞不爽,经常粘马桶,也说明存在脾虚湿盛的情况;三看皮肤,容易起湿疹,也是体内湿气比较重的表现。祛除湿气主要靠脾阳的运化功能,避开寒凉的食物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已经有了湿气,可以用芳香醒脾化湿的药物或者食物,外用内服皆可,外用比如佩戴香囊,选择芳香的药物做出香囊,经常佩戴,可辟秽化湿。内服比如砂仁陈皮荷叶茶、栗子龙眼粥、茯苓大枣山药粥、冬瓜薏仁米老鸭汤等,适当加些砂仁、陈皮、豆蔻等香药,既健脾祛湿,又给汤品增味,一举两得。

二要养心安神

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五行属火,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三伏时节,除了调养脾胃之外,还要养心。养心首先要忌心火,减少心烦、懊恼、躁动不安。宜清静养神,静心宁神,摒除杂念,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所谓“心静自然凉”,早上起床时,通过静坐来调节身体机能,达到平复心态、畅通气血、通经活络的功效。

三要清淡饮食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在古代,饺子、面条、烙饼都是很珍贵的吃食,古人的说法既表达了夏季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还提醒我们三伏天要特别注重饮食。三伏天阳气旺盛,不宜过补,此时应当疏通脏腑、调畅气机,饮食调养应以健脾养胃、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易致损胃伤脾,不利健康。过于辛热,容易生火;过于寒凉,助湿生痰,都不可取。这里推荐一些具有药食同源功效的食物,比如栗子、茯苓、山药、芡实、鳝鱼、西红柿、桃子、陈皮、苏叶等。三伏天虽炎热,但仍要少吃太凉的食物,尤其是脾胃虚弱、易腹泻的人群。这里的“凉”,既包括冷饮一类的温度低的食品,也包括本身性质就是寒凉的食物,比如苦瓜、西瓜、黄瓜、冬瓜、绿豆、茄子、芥蓝、绿豆芽、薏苡仁、丝瓜等,适当食用没有问题,但一定不能多吃。

四要适当锻炼

三伏天气炎热,适当锻炼微微出汗可以调节体温,调和营卫,利于气血通畅,因此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锻炼时间及锻炼场地很重要。运动应讲究“轻曼”,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广播操等柔和方式,防止出汗过多,耗伤津血及阳气。运动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场地宜选择在庭院、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切忌立即吹风扇、空调或洗冷水澡,这样只会让你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出,还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由于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运动要避开高温时段,谨防中暑。因此适当、科学地运动,能在保持身体素质的同时,让我们的盛夏生活变得充实有趣。

五要谨防“空调病”

三伏天潮湿闷热,人体毛孔开放,腠理开泄,阳气浮于肌表,津液蒸而为汗徐徐而出,表里阴阳相对平衡,则安然无病。如果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人们容易患上“空调病”,比如鼻塞、喷嚏、头痛甚或感冒;颈、肩、背、腰、膝等局部或者全身关节酸痛;精神不振、昏沉乏力、时感疲劳;过敏体质人群在空调环境中极易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面瘫;眼睛、咽喉或者皮肤干燥瘙痒等。三伏天使用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以上,同时需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从空调环境中外出,应先让身体逐步适应后再外出;平时要经常做一下颈肩腰背的保健操,让肌肉不至于过度僵硬,促进血液循环;洗完头后不要马上进入空调环境,要吹干,避免风寒湿邪入侵而引起慢性头痛;不宜冷风直吹;避免整夜开空调睡觉;对于免疫力相对较低的老人、慢性病病人和儿童,尤其要注重防护。

养生要“趁热”,三伏天虽酷暑难耐,但只要掌握正确科学的养生原则,适时调整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等,“苦夏”也能健康愉快地度过。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童亭亭)

2024-07-1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6286.html 1 3 三伏话养生,谨记这“五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