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第A03版:副刊

夏 夜 追 凉

□鲍安顺

儿时在夏夜,我常以天为幕,以地为床,在野外纳凉,也叫乘凉、取凉、追凉。后来读到孟浩然写夏夜追凉的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写得文雅清爽,安享平静,不像我们野孩子纳凉时喜笑尖叫、疯狂嬉戏,让远处的蛙叫、草地树林里的虫鸣都黯然失色。

那时在江畔码头,铺上草席,坐在上面纳凉,无论有风无风,比待在家里要凉快得多。在自然里,天地间,江水上,我感觉是个大空调,看着清风明月,渐渐地就安眠了。大多时候,躺在冰凉的甲板上,滚来滚去,闹得疯狂,也热闹非凡。然而最享受的,是在半梦半醒时,听人唱歌、吹笛、拉二胡,真是惬意极了。记得有人说:“明天更热了,又是一个太阳天!”我听了,睁开眼说:“不要说太阳,说得我浑身都出汗了。要看那一轮月亮孤零零的,挂在天上,好静、好凉快。”大家听了,都看向了月亮,一个人也不说话。此时,我感觉天地好静,似有凉意袭来,风在静静的江面,如影随形。

成年后,有时在夏夜一个人去野外,坐在草地上,享受夜风凉意,人清醒了很多,也安静了很多。此时,暑气未退,我看着皎洁的月光如水洒下,树梢上似有碎屑的银光,亮晶晶的。仰望星空,清澈无比,我的视野好像变大了,像是在看沧海桑田,人间的阑珊灯火,万点人影的芸芸众生。看着想着,听着夏虫唧唧,蝉鸣声声,我想到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曾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情境是内心的清风徐来,花影摇动,木叶沙沙。我想夏夜虽热,但有星光月色,萤火闪耀,飞虫轻吟,天地就变得静谧了。此时在郊外,在草地上,我形单影只,却感觉真好,可以安静地想,无忧地思,快乐地消暑,让身心舒展,思想放飞。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去云南旅游,夜晚躺在晃晃悠悠的吊床上,看月光下婆娑的树影和树影里隐秘的花踪,一阵凉风吹过,人轻飘飘的,身心迎风敞开,好凉快,好惬意。此时,我忽然想起一首老歌《夜来香》,那是童年时,听着这首歌入睡,是妈妈在唱,她还打着蒲扇,轻轻摸着我的额头,亲吻着我的脸。我想着,视线模糊了,就起身拿起半杯凉茶,喝了一口后,闭目聆听时,远处有几声蝉鸣和雨点似的蛙叫,此起彼伏。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玻璃人,有颗玻璃心,我想缅怀往事,似水流年,犹如心静自然凉,可以安抚内心的浮躁,自我救赎,品味出单纯的安静,无忧的美好。

有时也去小城河堤、湖畔江边、公园参天的古木林里,看杨柳依依、紫薇花开、夜色幽静。夏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敲打如雨声,响彻耳鼓。看月照平沙,也是一抹清凉,有着无尽的清爽,足以消暑。天地夜色,让我无限眷恋,不想回家,格外感觉清闲,怡然自乐。有时,我下水游泳,尽情嬉闹,享受另一种纳凉的快感。与我同游的人是个车夫,他说有饭吃,有活干,有钱花,还可以游泳,身体健康,万事顺意!我觉得他的想法与我一样,像我在夏夜饮一杯凉茶,读一读唐宋诗词,心头就会泛起微微凉意,内心渐渐褪去夏的燥热,在细细品味中,方知世味和人生的其乐无穷。难怪唐代诗人李昂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在这夏夜,我也感觉如此,只要满足,心就会安静,身就会凉爽。

秦观曾诗云:“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携杖出户,纳凉消夏,有柳林阴凉,画桥水畔,倚胡床、看月明、听船笛,静美参差,莲香生情。杨万里写有《夏夜追凉》诗:“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诗里的追凉人,在燥热夏夜沐浴月光,静观竹树浓荫,倾听虫鸣低吟,感觉时有微凉袭人,形影相随,却不是风凉,而是心静的自然凉。杜甫也有类似诗句:“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范成大亦诗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心静自凉,在静与凉之间,有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静中生凉,是哲理的自然,哲理的人生,哲理的天地本性!

2024-06-1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4717.html 1 3 夏 夜 追 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