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第A03版:副刊

端午佳肴“十三红”

□周玉生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一大节日饮食习俗,源于纪念屈原。屈原乃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他图强变革失败后被放逐,因不忍看到楚国的灭亡,于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尽。

为了使江中蛟龙鱼虾不损伤屈原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简装米,投江祭奠,故史称“简粽”。后来,“简粽”逐渐演变为当今用芦苇叶包成的粽子。

然而,在天长乃至江南各地,流传着端午节包粽子为纪念伍子胥一说。伍子胥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春秋之时,伍子胥为逃避楚王的追杀,来到吴楚交界之地天长,在当地百姓的掩护下通过关卡进入吴国。再后来,伍子胥率吴国将士在天长境内与楚军作战,得胜后挥师北上,所向披靡,灭了楚国。最后,伍子胥遭奸人陷害,被吴王夫差赐死后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于是有了端午节包粽子投江护子胥遗体的传说。

端午节,天长民间有门头悬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躲午,给小孩穿绘有蛇、蝙蝠等五毒图案的红肚兜,用五彩丝线系小铃铛戴在手腕上等风俗,意在驱邪避灾,祈福安康。而今喝雄黄酒、躲午的习俗已被历史淘汰,而门头悬挂艾草和菖蒲的风俗仍在延续。

在端午节的饮食上,天长人有包粽子、吃咸鸭蛋,烹制“十三红”的习俗。天长的粽子多为三角形,均以糯米为主食材,配以红枣、咸肉、芡实、西米等。节日前后,几乎家家户户包粽子,到处皆是粽叶(芦苇叶)香。

昔日,端午当天,不少家长为孩子编织一个鸭蛋网,装上一枚煮熟的咸鸭蛋或咸鸡蛋、咸鹅蛋挂在胸前。有的人家还将刚采摘的蚕豆用线穿成串儿,放入锅中,配以五香八角和适量的食盐煮熟,挂在孩子的胸前,随时可取而食之。

时至今日,端午节为孩子编鸭蛋网、制蚕豆串的习俗已鲜有见闻,但做“十三红”菜肴的习俗仍在延续。何为“十三红”?即带红色的四碗八碟一汤。四碗:红烧鲫鱼、红烧猪肉、小鸡粉丝、红烧老鹅。八碟由四个冷菜和四个热菜组成,四冷:咸鸭蛋、香肠、凉拌莴苣、糖醋洋花萝卜;四热:炒苋菜、炒河虾、炒鳝丝、炒猪肝。一汤:杂素汤或红烧豆腐汤。

在四个热炒中,炒苋菜是不可或缺的。苋菜又名长寿菜、补血菜,鲜嫩的茎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有效改善便秘;叶绿素能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延缓衰老,因此颇受人们喜爱。在天长民间有“端午吃苋菜,肚子不会坏。吃了六月苋,茅厮忙不办”的说法,因为到了农历六月,苋菜抽秆结籽,如果吃了老苋菜叶子,则容易拉肚子。顺便说一句,天长人将老了的苋菜秆洗净,切成寸长小段放入特制的臭卤汁浸泡十来天,然后和切成小方块的豆腐一同下锅,配上葱花、姜丝和辣椒丝,淋上少许臭卤烹制成一道香味四溢的菜肴,食之回味无穷。而今,这道菜已成为备受天长人欢迎的特色土菜。除了端午节炒苋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喜欢用苋菜叶和粉丝做汤,鲜香爽口,甚是下饭。

在红烧四大碗中,以小鸡粉丝和红烧老鹅最具特色。小鸡粉丝以小土公鸡、粉丝为食材,以蒜花、干辣椒为佐料,用盐、糖、味精烹制而成,其色泽红润,香鲜微辣,十分可口。在天长的红烧老鹅中,仁和集的红烧老鹅最具特色。仁和的红烧老鹅以老鹅、土豆为食材,以葱、姜、八角、白糖、胡椒、料酒、陈醋、生抽和盐为调料。先将鹅肉切块焯水,加八角后爆香,将土豆切片用油煎至金黄色备用,然后将焯水后的鹅肉下锅,翻炒加调料猛火烧开后转文火慢烧,待肉熟烂后放入油炸好的土豆片,撒上胡椒即可食用。仁和“红烧老鹅”以色泽鲜红、醇香味浓而誉满天长。

时至今日,端午节烹制“十三红”的传统饮食习俗仍在延续,但不少人家本着“吃得好,又吃得了”的原则,从“十三红”中挑选出各自喜欢的几道菜肴精心烹调,既美味可口又健康节俭,岂不美哉!

2024-06-1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4716.html 1 3 端午佳肴“十三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