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第A06版:副刊

图书馆里诵张铭

□夏锡生

寻访历史遗迹,聆听时代新声。2024年清明时节,承蒙老友胡金萱先生的热情相邀,我有幸参加天长市老图书馆历史座谈会。时过二月有余,仍感喜悦,作文以记之。

一同参会的陈在霖、赵垠、董慎、陈家慰等老同志都是1949年后天长图书馆事业的见证人。座谈会上,王震同志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天长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情况。了解到天长大力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天长市图书馆已成为全国县级以上一级公共图书馆,在座的老同志们十分欣喜。

老图书馆位于天长老城区,是一幢中西合璧教堂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洋楼,面南,背靠胭脂山,横跨20米,风格独特,古朴典雅。二层正门的楣额上镶嵌一块大理石横匾,从右至左镌刻着“图书馆”,上首署“壬戌中秋”,下首署“张铭”并钤名印。小楼建造之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年。

天长虽是千年古邑,人文荟萃,但遗存不多,古建筑更是寥若晨星。老图书馆与中国共产党同龄,已有103岁了,历经风雨,几经修缮,于今还挺立在天长大地,风采依旧,记述着历史沧桑。

1949年前,小楼曾遭受洗劫,日趋衰败。1949年后恢复其原本用途,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代天长人在这里看书、借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个规模不大的图书馆,为天长培养青年才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进入新时代,天长在新城区建设大楼,图书馆面貌焕然一新,但老图书馆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两年,政府结合老城改造,又重建胭脂山公园,重新开放老图书馆。公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古树掩映,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观光,赞之又一德政工程。

走进老图书馆,自然想起建楼的人。张铭,江苏盱眙人,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曾远渡重洋,在美国学习法律和政治,回国后担任安徽省省长公署秘书,不久国民政府任命他为天长县县长。张铭到任天长时不过三十多岁,可谓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第二年便倡议建设图书馆,意图振兴天长教育。他带头捐银五千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许和工商富户的支持。图书馆和公园建成后,在全省堪称一流,引起轰动,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时人称之“气欲吞金谷,名盘古石梁”。离开天长后,张铭的仕途还算比较顺利,担任过多种职务,于1977年去世,享年88岁。

我与张铭老先生有过一次交往。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到上海拜访天长籍的全国伦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原冰,在他的引荐下,见到了张铭老先生。老人家温文尔雅,谈话中流露出他对天长很有感情,对图书馆念念不忘。我告诉他,他当年修建图书馆是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让天长这个小地方陆陆续续走出去很多的仁人志士,天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功德。

天长人不仅没有忘记张铭,也很关注他的后人。他的孙子、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张贤亮于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清明节,回盱眙老家祭祖时顺道来到天长,目睹祖父建起的老图书馆楼,欣然留下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墨宝。

本次座谈会由原天长城北小学同学联谊会与胡氏家风家族联谊会合力举办。座谈时,大家同声表示将不忘历史、铭记前贤。感奋之余,胡金萱吟诗一首,我以五言一绝和之。“此处景悠悠,今朝上古楼。新奇照日月,古迹映春秋。圣地千古艳,名楼万客稠。归时情未了,还想再回头。”

2024-06-0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4180.html 1 3 图书馆里诵张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