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用心用情当好“六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邢金卫

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是安徽省率先探索的干部帮扶农村发展的工作经验。二十多年来,全省先后有8批2.4万多名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滁州学院作为省属高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扎实履行驻村帮扶责任,先后选派近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天长、明光、南谯、定远等地的村级党组织任职,并从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帮扶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笔者作为我省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三年来,围绕“五大振兴”,聚焦“六项职责”,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一抓双促”,结合村情实际,认真履职尽责,努力跑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棒”,助推定远县大桥镇义和村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义和村先后被评为滁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滁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定远县集体经济“十强村”,2023年获批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全村脱贫家庭人均纯收入达2321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93.54万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37.6%和246.7%,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一、当好“宣传员”,推进党员群众观念转变

驻村第一书记始终把宣传教育党员群众作为首要职责,坚持常态化走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通过听、看、问、查等方式,了解家庭人口、住房、收入及生产生活等情况,大力宣传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特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以及当前镇村重点工作,引导农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协调推进问题解决。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走遍全村21个村民组的692户农户,收集意见建议上百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协调解决问题70多件,对一时不能解决的给予说明,得到大多数农户认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农村工作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内生发展动力,提高了参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积极性。

二、当好“指导员”,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抓党建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是促进发展振兴的前提。工作中,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级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开展“六亮”行动,加强阵地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新建红色驿站、百姓会客厅、宣传橱窗、荣誉墙,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节日纪念慰问、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为在党50周年老党员颁发纪念章,在党员农户门口张贴荣誉公示牌,亮明党员身份。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班子学历、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连续三年荣获定远县“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

三、当好“守门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筑牢防返贫底线,当好脱贫群众守护人,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重要任务。工作中,第一书记常态化入户走访,加强帮扶政策宣传,逐户张贴政策“明白纸”“一户一码”等,及时制定脱贫户年度帮扶措施,并录入大数据管理平台。三年来,累计协助落实产业、教育、健康、金融、就业等帮扶政策资金827.41万元。建立防返贫致贫监测与帮扶机制,定期召开帮扶责任人和网格员会议,督促落实帮扶责任。每年至少开展集中信息排查2次,对相关部门反馈的预警信息,形成调查报告81人次,研判纳入监测对象8户、22人。推进脱贫户分类管理,确定稳定脱贫户84户、315人,占38.8%。先后三次代表定远县接受国家和省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度考核评估,反映良好。

四、当好“推销员”,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带领镇村干部外出考察,加强学习调研,邀请滁州市青企协部分会员单位、安徽智慧产业研究院等10余家企业到村对接交流,推介兴业优势。巩固产业发展基础,助企纾困解难,甲鱼养殖等6个项目总体运营良好。积极参与谋划、招引产业项目,新增衔接项目2个,协同招引总投资1.2亿元的合肥盛浩保温材料项目,谋划莲藕、龟鳖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探索联系杨湾农科公司,开发杨湾大米、龙虾等特色农产品。成立强村公司,争取运营经费10万元,推进多样化运营,实现年营收超60万元。协助工商注册,新增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30家。推动消费帮扶,帮助销售当地农特产品421.8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5.83万元攀升到193.54万元,增长246.7%,其中自营性收入占30%,总量及增幅位居全县前列。

五、当好“助理员”,协同完善乡村建设治理

协同开展增减挂拆迁征地、新村规划建设、农村宅基地改革、高标准农田整治等重点工作。全村新修沟渠4.2公里,深挖塘坝5口,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亩,集中流转土地5730亩,新建老年助餐中心,获批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修订《村规民约》,广泛深入宣传,助推文明乡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定期对沿街道路、示范村组、农户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参与村“1+5+N”矛盾纠纷风险研判会议,协助处理土地流转、房屋拆迁、修路用水等矛盾纠纷,协同做好信访维稳。推进积分制实施,建立积分超市,开展入户环境评价,兑现积分160人次,奖励新考取本科生和入伍士兵家庭等20余人,用“小积分”推动“大治理”。

六、当好“服务员”,争取帮扶办好民生实事

协调帮扶资金、物资等30多万元,捐赠新能源汽车、电脑、餐桌椅、书包等物资180多台(件);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150余户,送去慰问金4万元;关心乡村教育,每年联合义和学校举办“七彩课堂”暑期兴趣班,关爱留守儿童40余人。安装太阳能路灯27盏,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协调滁州学院10余名专家,为当地提供项目申报、科技服务、商标设计、农技培训等智力支持。协调美术专业师生和技术人员30余人次,到镇、村彩绘墙体1300平方米,美化乡村环境。组织开展“送春联、送教、送戏、送医下乡”活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本文系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重大项目(2023ZD004)、2023年滁州市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A2023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滁州学院机关党委副书记、定远县大桥镇义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2024-06-0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4169.html 1 3 用心用情当好“六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