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锡生
天长,处华东腹地,控楚尾而启吴头,连豫鲁而接宁扬,为祖国东南之胜区,资源之宝库,文化之渊薮。
天长,始于汉而名于唐,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让大唐江山“千秋万代”,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并选出江淮之间这块“福地”,设“千秋县”。后来,又觉得“千秋万代”比不上“天长地久”,便改名为“天长”。
天长人文荟萃,一代名相包拯曾在此任县令,北宋有因弃官寻母而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的朱寿昌,清代有被誉为晚清小说压卷之作的《夜雨秋灯录》的作者宣鼎,有兼资文武、旁通六艺的女学者王贞仪。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不胜枚举。民歌《茉莉花》便由天长南乡小调《鲜花调》发展演变而来,经天长籍作曲家何仿搜集整理,传布歌唱,走向世界。
天长大地,是由长江、淮河托起来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曾有许许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从这里诞生,或在这里留有足迹,留有诗文,为她添彩,为她增光。所以天长的一丘一壑、一泉一石、一枝一叶都有典故,都有考究,是一部史,是一册书,是一张琴,是一壶酒,更是一幅画,难怪人们总希望到天长来寻幽览胜。因为她的文化底蕴太深厚,来者总是流连忘返,认为天长有看头、有说头、有想头、有兴头,返回后仍余味不绝。
天长的山水名胜,则静静地幽隐一隅,默默地坐看秋月春风。她的胸中,既有风雅策论、铁马金戈,又有道德经纶、朝堂涌波。她的眼里,既有怀草秋茶、生灵涂炭,又有兵戎浩劫、人间沧桑。因而在胭脂山下信步徘徊,你可以与她沉吟长叹;在琉璃泉旁浅斟满酌,你可以与她酒令呼朋;在状元桥头读书悟性,你可以听她谈古论今;在二贤堂前和图书馆内,你可以听她指点兴亡和历数春秋。只是她不愿炫耀自己,这是否也是天长山水名胜和古今贤能一大光荣的缺憾?
赞曰:胭脂山,甓社湖,山清水秀育千秋儿女;琉璃井,状元阁,地久天长造万古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