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步行在来安县舜山镇街头,只见徽派马头墙、烫金木质牌匾、香樟树道路两边排开,柏油路平坦整洁。在舜耕文化广场上,三五成群村民健身散步、孩子嬉戏追逐,一派祥和景象。
环境即民生,绿水青山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环境的“标配”。为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舜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着力打造山青水美空气好,和谐富足乡里亲的村居环境,绽放基层“文明花”。
该镇科学划分资金,完善硬件设施,推促10个村人居环境同步提升。深挖本土“舜耕”文化内涵,将勤劳节俭美德糅合到美丽乡村建设,在全镇突出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点,强化风尚引领。此外,强化镇村人居环境改善硬件设施后期管护,发挥镇内300余名志愿者作用,定期擦拭公园器材、清除私搭乱挂及乱贴乱画。
笔者了解到,家住舜山街道王大妈就是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受益者。“以前舜山镇街道道路是‘一根肠子通到底’,每到逢集日街道都被堵得水泄不通,散集以后路上是一片狼藉,瓜皮水渍遍地都是。现在可好了,不管逢集不逢集街道都能走得通,环境卫生情况也变好了,生活都觉得舒心不少哩!”王大妈说。
除突出硬件环境完备外,舜山镇更加注重因户施策浓厚文明氛围。在利用“村村通”小喇叭、宣传栏、微信及QQ等方式开展宣传外,因户施策具体分家庭户情况开展“一对一”入户宣传。如有学生的家庭动员老师上门宣传;喜好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则让跳舞领队上门宣传;年龄较大的住户发挥30名乡贤引领作用,让年龄长有声望的人上门劝导、教育,如此多方发力进而凝心聚力,营造人人皆是优化村居环境参与者的社会氛围。
此外该镇大力推行破除陈规陋习,利用村干部地头熟、人脉广优势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以“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选推荐活动为抓手,潜移默化,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使移风易俗理念能入脑、入耳、入心。积极倡导婚丧嫁娶简办、落实文明实践积分制度,努力让村居环境优越、人文环境优雅,让基层农村留得住乡愁。
(夏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