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委党校 卜 雪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滁州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为我市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指明新方向、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能。
一、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实现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农业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生产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可以推动数农融合,培育涉农新业态;可以优化农业产业链,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市农业强市建设的必要性
滁州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多年来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民收入持续提升,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30元,增长7.1%,农业稳产增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然而,在我市农业强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和三产融合不够深入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市农业强市建设的着力点
一是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首先,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推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其次,推动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扩大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范围,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装备率,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滁州贡献。最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科技企业龙头。
二是着力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首先,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动数农融合,赋能农村全产业链,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着重培育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效益,探索创新农业新业态。最后,促进三产融合。从依靠单一传统农业积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型升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创新农业服务业,促进农文旅商融合。
三是着力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首先,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留用吸引力度。通过制度创新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留用提供保障,破除人才培养体制壁垒,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拓宽路径。其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力度。有序引导滁州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设符合我市农业发展特色的专业课程,以此培养农业复合型专业人才。最后,提升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保障力度。设置农业科技创新类人才津贴,给予科技创新人才留在乡村的优惠落户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在农村企业的技术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