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7日
第A06版:副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副会长、明光市作协副主席毕祥,近年来,诗歌创作渐入佳境,取得不俗成绩。尤其是去年,已在《诗歌月刊》《绿风》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组诗歌作品,引人关注。

毕祥长期致力于大自然题材的诗歌创作,生态、动植物、果蔬、农产品等意象,是他诗写的主要对象。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与花鸟鱼虫角色互换,与枯枝落叶同感共鸣,构成了毕祥“生态诗歌”的主要特点。毕祥的诗作既具有寄情式的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意趣,独善与兼济的情怀闪烁其中;同时还具有现代哲理思辨的意味,反思和忧患的调性弥漫在诗作的字里行间。

《深山闻蝉鸣》里的蝉鸣,在“放大了时空的苍茫”的古诗意境(蝉噪林逾静)之外,还进一步指出,在“不知不觉间/灵魂羽化/盘坐岩石上的肉身/不过是被遗弃的蝉蜕”。这就是毕祥诗歌的超越:在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描摹中,跃升到生命体验的个性化高层。从诗中无我到诗中有我,从诗中有小我到诗中有大我,这是诗写者无法回避的创作问题。毕祥近年来的创作实践,就是努力在回答这个问题。

悲悯情怀也是毕祥诗歌的一个主要色调。“木纹里漶漫出无边的苍茫/映衬出人类生命个体的无限渺小”(《木化石》)、“丰裕后的月光并不幸福/有时,深夜里/我听到它发出银针般的呻吟”(《粉白月光》)、“柿子沉甸甸的、充满随时坠落的危险”(《固执的柿子》)、“树木回到自身/在潜意识、无意识中飞/树叶偶尔哗响/释放喜悦,或惊恐”(《树影》)……类似的诗句在毕祥诗歌作品中比比皆是,而在这样的诗句里漫步,一种难以轻松的感觉会如阴影拖拽腿脚,这便是悲悯的情绪在感染着我们的阅读。

毕祥的大自然题材创作之路,在安徽诗坛可谓独树一帜,颇具特色,对于我市的整体文学创作来说,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2024-03-0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955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