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8日
第A06版:副 刊

品一曲《茉莉花》 读滁州之性灵

□王 星(来自安徽省合肥市)

大学时有个室友是凤阳人,2007年盛夏,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我们,第一次踏上滁州大地、凤阳小岗;毕业那年,我去过一次来安县。不曾想,第三次来滁州竟是十年后,2017年初秋,到了滁州及天长。此后的几年,我到滁州各地多了起来,所闻所见,从感知到触摸,让我觉得滁州这座城,确确实实是来了还想来,恰如辛弃疾所言,“愿年年、人似旧游”。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曾说,自然最伟大的发明是人类,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城市。作家陈世旭在《城市的性灵》中如是说,世界上任何城市的最大骄傲都只能是自然与人文赋予的性灵。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往往都具有这种独一无二的性灵:此处独有,他处皆无。比如这“环滁皆山也”的滁州市,如果说琅琊山与醉翁亭是她重要的历史地理标志,那么这首民歌《茉莉花》,恰是她的性灵。

说起这首民歌,就不得不说滁州的天长。滁州之地,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开皇,历经千年,直到1992年撤地设市,遂成今日之滁州。1993年,其中之一的天长撤县设市。天长的历史,得从唐开元十七年(729)说起。为纪念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将每年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并于天宝元年(742),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公元748年,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千秋县随之易名为天长,北宋时庐州包拯就曾担任过天长知县。

天长源自多元融合,开放包容,浑然天成。传唱至今的《茉莉花》,便与这秉赋息息相关。故事还得从天长人何仿讲起,何仿原名何孝元,1928年2月出生于天长农家,14岁参加新四军,成为淮南大众剧团一名文艺战士。1942年冬,何仿在金牛山一带进行宣传的一天,发现一位民间艺人哼唱着动听的民间小调《鲜花调》,他被这灵动的旋律打动,便跟着艺人着手进行整理。

十五年的等待,在1957年终于实现。那年前线歌舞团推出一组女声民歌小组唱,何仿想起了多年前收集的《鲜花调》。他精心修改,把原来的“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三种花统一成“茉莉花”,三段歌曲用一段曲子,标题也改为《茉莉花》。这年夏天,前线歌舞团女生民歌小合唱,由陈鸿虹、宋桂英、计秋霞、李小林四位青年首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她”,蕴含其中的爱花、惜花、怜花、护花的情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曲《茉莉花》,传唱海内外。首登国际舞台是在1959年,前线歌舞团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何仿又对《茉莉花》进行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将我骂”等等,增加了歌词的活泼,使得歌曲更加灵动。一曲《茉莉花》,赢得广泛赞誉。最动情的一刻是在1965年,在万隆会议十周年大会的联欢晚会上,一曲女声小合唱《茉莉花》响起,众人深深的乡愁,被这浅浅的音符唤起。

1977年《茉莉花》被选为“旅行者一号”星际探测器搭载乐曲;1982年《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向全世界推荐。1997年,香港回归的重要时刻,中英双方军乐团分别演奏5首乐曲,中方第一首就是《茉莉花》;第二天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再次演奏《茉莉花》。1999年,澳门回归的仪式上,同样演奏了《茉莉花》。2002年上海申博宣传片中、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上,2014年南京青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等重大场合,《茉莉花》奏响,东方神韵,优雅灵动。

最为特别的是,在2022年元宵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东方意蕴,温情从容。无独有偶,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东帝汶副总理一曲古筝弹奏,指尖落下,《茉莉花》响起,细腻柔和,舒缓流畅,充满东方水乡韵味的感召力,扑面而来。

一千多年前,在古老滁州大地上,辛弃疾凭栏望曰,此地有东南佳气,愿年年、人似旧游。看今日滁州之境,恰似展翅之朱雀,天长即神雀之首。推窗见亭,举目成荫,居于其间,浸润在《茉莉花》这首古老而又常新的“流行乐曲”之中,从前赏心乐事,如今雀起东方,正迎“长”风,长空万里,展翅翱翔。

2024-02-08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8511.html 1 3 品一曲《茉莉花》 读滁州之性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