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8日
第A03版:言论

那些年的“春运”

□徐宏敏

十几年前,我刚毕业,怀揣梦想,来到苏州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只有到过年才有长假。

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大家就开始讨论放假时间以及回老家的交通工具。那时打工的浪潮方兴未艾,许多人背井离乡,一窝蜂聚集在这里。到了年底,该回家过年了,又一窝蜂地往家赶。因为没有高铁动车,只有大巴和火车,其中火车票经济实惠,速度较快,于是,许多人选择坐火车回家,我自然也不例外。

那些年,没有网上订票,只能到人工窗口排队买票。因为铁路部门会临时增加许多列车,昼夜不停,直到“春运”结束,所以无论怎样一票难求,在我的记忆里,还真没有买不到票、回不了老家的,最坏的结果就是无座。

临近春节,火车站人山人海,天南地北的客家人,终于踏上了归途。男女老少,拉着行李箱,在人群里艰难地蠕动着。到了检票时,虽然工作人员用喇叭大喊着“不要着急,排队上车”,但还有很多人大喊大叫着拼命往前挤,生怕火车开走。

顿时秩序乱了,排在前面的人动作稍微慢一点,就被后面的人插了队。我又瘦又矮,根本挤不过,任由别人“推着”往前走,甚至有时两脚悬空被夹着前行。

到了站台,只见一列长长的绿皮火车稳稳停靠在站台,车厢上印着始发站和终点站。看着熟悉的地名,一种期盼涌上心头,浑身充满了暖意,在这寒冬,也不觉得冷了。

那些有坐票的人,可以舒服地靠着座位,闭上眼休息。没有座位的人,有的支开自带的简易小凳子,有的站着,有的蹲着,还有人直接坐地上。车厢里每一寸地方,都站满了人,包括厕所。

如果有人去厕所,若离得近还方便些,若离得远,那他就要打扰许多人,每走一步,都举步维艰。到了厕所,还得让站在里面休息的人出去。

刚上车的时候,大家都在休息,过了一会,恢复体力后,开始吃东西。有的吃泡面,有的吃盒饭,有的嗑瓜子……各种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加上不同人的体味,空气仿佛变得越来越稀薄了,每次呼吸都是一种折磨。

我通常不吃东西,一言不发,只听别人讲话,听着听着,意识变得模糊,瞌睡虫来了。半睡半醒中,依稀听到有人喊“到镇江了”“到徐州了”,吵吵嚷嚷的叫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根本不用担心坐过站。

眼看着离家越来越近,我困意全无,揉着惺忪的睡眼,望向窗外的万家灯火,暗自算着此站到老家的距离,遥想老家的母亲和小院,是否在焦急地等我。

列车咣当咣当,喷着浓浓的烟雾,嘟,嘟,嘟,鸣着警笛,像蜗牛一样,缓慢地移动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由远及近,在空中荡漾开来,都是冬送给春节的礼物。

回到家,已是傍晚。母亲早做好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等着我,我们一家人,终于吃了个团圆饭。

时光飞逝,一晃十几年过去,记不清多久,没有听到过春节“回家难”这类的报怨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多选择,不再依赖绿皮火车。

即使坐高铁,也看不到曾经万人抢票、拥挤上车的画面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我们的幸福。

2024-02-08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8498.html 1 3 那些年的“春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