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31日
第A03版:副刊

分水岭上的风景

□邓 琍

深秋时节,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南谯区章广镇。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湛蓝的天空,深邃而悠远。红色的乌桕叶,黄色的栗树叶,紫色的榉树叶,绿色的松树针叶……色彩斑斓,让人心潮澎湃、心旷神怡!

一路向西,过了常山岭,就来到了黑狼庙,这是一块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载入史册的“黑狼庙战斗”就发生在此。只见眼前一片片火红,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红枫,犹如一面面迎风招展飘扬的战旗。枫叶灿若云霞,宛如不灭的火焰,凝聚着一股激情和自信,昭示着一种红星闪烁的辉煌。

阳光正好,秋色正浓。时至周末,恰好逢大集,万亩枫园处,早已人头攒动,人们尽情地欣赏三角枫、五角枫、日本红枫、盆景枫的绰约风姿。一众摄影爱好者在“咔咔”的快门按键声中,摄下一张张心仪的画面;一溜山地车驴友骑行者,正绕着枫园、玫瑰园、桃园和三座水库30多公里赛道竞相比赛;一排排农家的土特产,滁菊、栎菇、蜂蜜、小磨麻油、土鸡蛋、油桃、山芋粉丝等琳琅满目……

我置身其中,感受着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章广镇是南谯区西陲重镇,江淮分水岭从境内蜿蜒而过,农家房舍时常出现“后椽之水归淮上,前檐之雨去长江”之画面,素以“山中闹市”闻名遐迩。村南边水流入长江,村北边水流入淮河,土壤沙化严重,一岭荒地,农作物产量极低。那时的我,总是挎着竹篮,拿着小铲子,穿梭在田间地头,挖着野菜猪草,几乎每块蒿地都被我的小脚丫来来回回涉足过。

而现在,我作为讲好自然资源故事活动的一名参与者,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深入百姓生活去发现、去挖掘、去发扬现代农村特色产业链的优势,该如何着手?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经常听父亲说起,十年前,在当地政府的精心规划下,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枫树为主要树种,打造了这一方万亩枫园,并以此为突破口,发展红枫、红桃、红玫瑰、红色旅游等“四红产业”,且不断努力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从城郊型农业到“百里双带”产业的有效转型,这里已基本形成特色成片、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新型化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发展枫树产业,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这一方民众得到了实惠,土地不再弃置抛荒了,村民还能在合作社里打工。父亲已至耄耋之年,每每跟我提及此事都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仿佛回到壮年,还能再干一番事业。

我跟随父亲来到他种植的小菜园,青菜、大蒜、芫荽、菠菜等长势喜人。父亲说,他跟母亲吃不了多少蔬菜,忙碌一番,都是为了给我们带回城里去吃。“人勤地不懒,有所念,有所盼,人活着才有精神!”父亲依然滔滔不绝,向我说着村里如今的好光景,说着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等等。父亲的话像一条河流,指引我从好高骛远回到了实处,回到淳朴的原点,我豁然开朗,找到了我此行的方向。

短短一周时间,我完成了自然资源故事的初稿,内心无比激动。临走之前,我再次徜徉在坡岭上,举目瞭望。“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十年树木,这万亩枫林,或高大或低矮,三角枫、五角枫、青枫、羽毛枫、鸡爪槭等竞相开放,不屈于风霜,就像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们坚韧不拔的铁骨。

我想起唐寅《菊花》里的诗句:“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而我是多么幸运啊!能经常回到家乡这块风水宝地,沐浴其中,吸取养分。

2024-01-31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8082.html 1 3 分水岭上的风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