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5日
第A06版:副刊

“欧文苏字”《醉翁亭记》

□祝俊生(来自安徽省巢湖市)

我是巢湖人,和滁州一桥之隔,一河之断。我的外婆就是滁州人,所以我可以算是半个滁州人。明巢高速建成后,从我们苏湾到琅琊山风景区,一小时车程。

去过多次,觉得最好看的还是醉翁亭那一块,亭、泉、梅、树、鸟、文、字,七美俱。我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年年教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带着学生诵读情景剧。最近几年,我业余时间爱上了书法,再看北宋文化大咖、欧阳修的杰出弟子苏东坡的书法作品《醉翁亭记》,有了新的审美感受。“外柔内刚,魏碑风格凸显”,要我说,比散文,欧更厉害,比书法,苏更出色。

先写写欧阳修和他的散文《醉翁亭记》。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来到滁州,担任太守。到滁州后,常到城西南郊的山中观景,饮酒抒怀,认识了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智仙慕欧阳修的才德,故两人很快结为知音。智仙在山麓上建造了一个小亭,亭子快要建好的时候,智仙请欧阳太守题个字,欧阳修以自己刚用不久的号“醉翁”为名,另外加了一个“亭”字,“醉翁亭”由此而来。不久,欧阳修在一次喝酒微醺后回官府,又做了一篇散文《醉翁亭记》。

据说写此文是为了答谢山中一个老农的请求。老农说,“太守大人,诗我看不懂,能否用白话文写一篇长文?这样我就能看懂了。”相传欧阳太守亲自手抄了六份,张贴于东、西、南、北城门,醉翁亭和公署,便于百姓阅读,还请过往的群众看了提意见。一日,一个山中樵夫姓李,找到太守说:“我看了文章,处处都是实情,叙事写景抒情都好,写得好自然。只是感觉开头有点绕,拖沓了一点。什么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实醉翁亭四面都是山。”欧阳修笑着说:“讲得好。我这就改,‘环滁皆山也’。”并且宴请了李樵夫,其实李樵夫是个山中隐士,进士第,做过小官,因不满世道归隐于山林。两人越说越投机,李说起了欧阳修的弟子,说起了苏东坡的文和字。后来,滁人怕宝贵的《醉翁亭记》丢失,就托人请苏东坡重新写了《醉翁亭记》,并刻于石碑上。

奇文奇字,师生合作,珠联璧合,神来之作。关于此文的艺术性和妙处,我想每个观众都上过学,老师会花几堂课精心讲授的。我记得,不少省份的中考阅读题里,就有《醉翁亭记》。这里想简单鉴赏一下苏东坡的书法作品《醉翁亭记》。

一是看原碑。滁州醉翁亭西侧的“宝宋斋”内,珍藏两块石碑,上有苏东坡书写的《醉翁亭记》全文碑刻,被誉为“欧文苏字”,真乃“大师荟萃,珠联璧合,神乃之宝”。我仔细观看,斑驳陆离,确为国宝之一。碑高七尺之余,宽约三尺,嵌在墙内,外用有机玻璃罩住,防止风吹雨淋,每个字三寸见方,属于榜书。文笔洒脱,字体刚劲有力,可谓琅琊之宝。

二是看碑帖。我存有苏轼《醉翁亭记》字帖,12开,安徽出版社1992年印刷。据考证,这是北宋庆历八年(1048)苏轼墨迹。后来,元祐六年(1091)苏轼应邀,再书长卷,现存河南省博物馆,上面有赵孟頫等人的题跋。苏东坡书法乃宋四家之一,苏字学二王和李北海,后来学魏碑,以韵胜、气贯出名。明代王世贞说他的《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字帖里用了四个字概括,“圆润刚劲”,总体评价是外柔内刚,绵里裹铁,我赞同。

“欧文苏字”,不仅是宋之宝,更是滁州文化的压舱石。

2024-01-2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7697.html 1 3 “欧文苏字”《醉翁亭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