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在人群的最后面,朝山里行。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我向身边的人打听,原来为首的是太守欧阳修。我吃了一惊,他可是我的偶像啊,想当年我都能把《醉翁亭记》倒背如流,连做梦都想见见他。今日有此奇缘,我怎能不珍惜,便拼命地往前挤,可我毕竟是个小女子,怎能穿透那密实的人墙,加之我从宁波走来,路远人乏,渐渐地被撇了下来。看着渐行渐远的人群,我既失望又疲倦,坐倒在路边的树荫下,竟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待我醒来时,山道上人迹罕少,清澈的阳光透过树缝斜照下来,路上、草上以及我的身上,都漾动着一层安详的气息。
我想通了,干嘛非着急忙慌地去见欧阳修呢,他是那么大的咖,周围肯定蜂拥着僚属和文友,他大概不会待见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子。我去寻他,也许只会自找没趣,不如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欣赏一下琅琊山的美景,也算不虚此行啊。人的开悟,往往只在一瞬间,像一扇门,一旦打开,便会看到另一重世界。拜谒欧阳修的念头打消了之后,我的心便都放在琅琊山的山水之间了。
同龄人刘中才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年轻作家,他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在劳形苦心的数年之间,在被城市与喧嚣碾压着的生活场域里,置身于此的一念,我笃定要以一种不予接受反驳的姿态说,这山水交融的色泽,蜿蜒回旋的溪涧,环抱而生的山峦,以及云层里影影绰绰的流岚雾霭,指引我安然地站在这里,交相辉映出万千气象。”我和他一样,对都市生活厌恶透顶,那吵闹喧嚣的车水马龙,是非不断的人际交往,蝇营狗苟的尔虞我诈,令我身心俱疲。和他一样,我想“逃离”,走向清明宁静的山水,说我逃避也罢,我一点也不在乎。我不想被工作的机器碾压成粉末,我要到山水之间,重塑自己的心灵空间。
琅琊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去处。“醉美滁州,亭好滁州”,这八个字的宣传语,是我在一个旅游宣传片上看到的,双关的妙语,一下子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不单单钦慕那亭,我更爱的是层层叠叠的林木,婉转好听的鸟鸣。散步吧,就这样慢慢地走,我想,这是我理解琅琊山的最好方式。
野芳园的名字,取自“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园内种了不少花,五月间,正在百花绽开的时节,花儿们或舞裙、或点首、或歌吟,一颦一笑之间,极尽美艳。我停步在长长的照壁前,眼睛盯着斗大的刻字,一字一句,又认真地把《醉翁亭记》温习了一遍。当年啊,我可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得意的门徒,古诗文背诵得既流利又富有感情,有时甚至能把老师都感动得泪目。往事回首,不禁感叹,那段学习的时光也许是人生中最轻松最快乐的时间了。
双脚漫步在山道上,心灵却漫步在欧阳修起伏坎坷的命运轨迹里,从政治中心,到地方一隅,从高堂宰相,到降级知州,欧阳修不忧反乐,这是何等开阔的气度啊。就这一点,他值得后人学习。
往往热爱文字的人,都喜欢水,我就是如此的。散步于山间,我特意留意那潺潺的溪泉,这琅琊山上有让泉、紫薇泉、濯缨泉等清泉,十分惹人疼爱。坐在水边,安静地听听水声,也是一件美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想当年,欧阳修大概也是爱这溪泉的,临溪而渔,临溪而饮,临溪而歌,那清白的水波就表白他的心志,他是那么坦然,那么高洁,那么怡然自得。人生的大境界是学不来的,唯有经历过,在苦难中领悟,在失意中自我开导,才能于困顿中继续秉承一颗初心、丹心、真心,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才能得以升华。欧阳修做到了,所以他的伟大光辉才能在千年光阴里不曾逸散,还能被今人所缅怀赞叹。
继续慢行,旁人告诉我快到醉翁亭了,他们都加快脚步,意欲快点到达。而我,却把步子放得更慢了,我要落在众人的身后,我要等一等,等那个落在我身后的自己,我知道她快赶上了。是的,她已经跟了上来,欣然与我同行。当身体和心灵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发现普通事物的美好。醉翁亭,也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亭子,很多欣赏完离开了的游客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因为这座久仰大名的亭子并未给他造成心灵的震撼,或者说,他没有领略到醉翁亭的美。但是,我的心却感受到了它的魅力,那如同欧阳修一般令人崇敬的格局。建亭,离不开石头和木料,建好了的亭,与别处的亭其实并无差别,都是供人歇息的。不过醉翁亭之所以迥异于其他的亭,是因为为此亭赋文的人,他曾于此亭中“饮少辄醉”,他曾于此亭中得“宴酣之乐”,这乐是山水之乐,是无惑之乐。
在亭下,我问一老者,知不知道欧阳修他们都去哪儿了。他斜睨着我,顿了一会,告诉我,刚才他们还在这儿呢,现在估计下山去了。
看来我还是迟了一步,这一迟啊,就是一千多年。
□马倩倩(来自浙江省宁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