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明光市以“局长走流程”为主抓手,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亭满意·一嘉亲”营商环境品牌。
全局走流程,打通行政审批堵点痛点。该市在全市16个重点经济部门试点推进“局长走流程”工作,并复制推广到全市,致力打造“不找人也能办成事”“不跑路也能办好事”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把手”亲自走。市委、市政府将“局长走流程”纳入市委月度重点工作调度,安排相关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以企业身份走流程、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亲自挂帅研究解决在审批事项办理环节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今年以来,该市共梳理出17项问题清单,提出优化措施20项,促进了窗口审批提速增效。
“带项目”交叉走。多个局长带着同一个项目共同走流程。以卡尔福等多个亿元项目为实例开展“局长交叉走流程”,重点围绕项目“拿地即开工”,“四证同办”等审批流程,倒逼部门改革、联动,打通审批环节部门“壁垒”,项目挂网结束即实现一般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四证同办”的目标,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办理效率。
“简流程”创新走。在“局长走流程”中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审批、容缺审批”改革,出台《明光市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审批、容缺审批改革实施方案》,明确5大类项目编制全新审批流程,确保“目录之外无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办理时限压缩20%—67%。
全程抓服务,化解企业发展难事烦事。该市以“局长走流程”倒逼部门履职尽责,创新建立《明光市为企全生命周期“深度服务”清单》,制定163项细化服务,涉及34个责任部门,均明确责任到人,实现为企服务的清单化、全程化、精准化。从“便利化”到“增值化”。坚持需求导向,将前期的“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便利化措施升级到全方位保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营商环境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提升。
从“店小二”到“大股东”。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积极探索推进为企服务迭代升级,由“店小二”式的被动式服务升级成“企业股东”式的主动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在解决瑞尔竞达公司上市过程中需提供确认业绩回函事宜,该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赴河北、山西、江苏等地,主动与瑞尔竞达公司合作企业沟通对接,为瑞尔竞达公司上市协调办理确认业绩回函事宜,经过集中攻坚行动,顺利拿到与瑞尔竞达公司合作的多家企业的确认业绩回函,为下步顺利上市打好基础。
从“一件事”到“一类事”。对企业反映诉求坚持举一反三,由解决“一件事”扩展至解决“一类事”。对于少数企业反映的产品销路问题,创新开展本土企业供需对接工作,制定专项工作方案,通过“企业点客户、政府来对接”的形式,促进本土企业间市场和技术良性互动,实现合作互助发展。1至11月份,开展本土企业供需交流会7场,促成对接成果61件,成交金额5.26亿元。
全面优环境,推动社会生态亲商清商。围绕“局长走流程”,该市采取刀刃向内的措施,全力提升机关效能。同时,建立“红黄黑”榜制度每季度为各单位“一把手”排座位,以倒逼工作推进;开展“千人评股长”,打通为企服务“中梗阻”。同时,积极优化营商环境配套体系,全力营造“亭满意·一嘉亲”式营商环境。积极为企业家量身制定“绿卡”服务,在就医、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真正让企业家在明光安心、舒心。
该市出台《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打造“亭满意·一嘉亲”营商环境品牌十条举措》,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负面清单》,明确了17条公职人员损害营商环境及违纪违法问题的情形,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选取重点企业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制作“营商环境监督卡”,开通涉企投诉专线,提供24小时投诉服务。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企业诉求,办结率、满意度均为100%。
充分发挥商会调解简便快捷的优势,利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法院执行”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涉诉成本。设立经开区五大产业园“警企驿站”,在117家企业挂设“一企一警”公示牌,联企民警开展“早晚两握手”联系走访活动,积极推进平安企业创建,用“平安指数”护航企业“发展指数”。
(余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