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
第A06版:教 育

多一些这样的“逃生帝”

□耿银平

11月6日19时40分许,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一座体育馆顶部发生坍塌,3人自行脱险,1人轻伤,3人遇难。自行脱险的一个男生小铭回忆称,他先推了一把跑在前方的同学,帮助其顺利脱险,然后他想起课本上学过的知识,“地理书上不是学过吗?房子要塌的时候找个三角形的地方”,便躲在柱子下逃过一劫。(11月10日“深圳少年派”公众号)

帮其他同学摆脱危险,自己躲在柱子下逃过一劫,体育馆坍塌后立即向外发信息求救,这一系列行动快捷、准确、有效且充满专业性,令人惊叹。他的表现确实像一个可爱的“逃生帝”。

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安全教育和演练仍然持怀疑态度,不以为意,认为这些活动并无实际作用。他们只看到了风平浪静时的自在与轻松,却未能预见到灾难降临时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无助。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紧急关头,即使是微小的逃生技巧或看似无足轻重的安全知识,也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小铭同学的成功脱险和他对其他同学的救助,不正是对此最好的证明吗?这就是安全教育常讲的“平时学一招,关键有大用”。

如此成功自救的案例已屡有发生:汶川大地震中,汶川漩口中学初一的学生甘甜叫大家不要慌“躲到桌子底下”,等摇晃稍微平静后指令大家赶紧离开,他带领43名同学成功逃生;2004年“吞噬了近30万个生灵”的印度洋海啸中,年仅10岁的英国小姑娘蒂莉发觉海水开始变得有些古怪,冒着气泡,潮水突然退下。“我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并且有一种感觉,那将会是海啸。”她的直觉得到了重视,300多位游客的生命得到了挽救。平时学一点安全逃生技能,真的是防患于未然的人文素质。

现代社会处于风险社会,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灾难的敬畏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反而有所降低。调查数据显示,70.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参加逃生训练,但仅有23%的受访者曾经参加过单位或其他组织举办的逃生训练类活动。这个一“增”一“减”,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性和不确定性。让无辜人群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痛的创伤。

《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名为《遇天灾,你有几分自救能力?》的文章,文章明确指出,缺乏抗灾观念、抗灾知识以及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导致个人抵御灾害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在重大安全事故中,有些死难者并非直接死于灾难,而是因为自我救助能力不足而遇难。比如在火灾中,许多死难者并不是被烧死的,而是因为吸入火灾中产生的烟雾导致死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匍匐前进或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进行逃生。因此,将灾难教育和安全教育纳入国民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刻不容缓。

法国灾害学家C.A.爱尔维修说:“每个研究人类灾害史的专家都确信,世界上的大部分灾害都源自于人类的无知和麻木。”因此,我们应该效仿新闻中的人物“逃生帝”,应该将安全教育纳入常态化重要构成部分,并纳入行政考核、绩效考核,借此提高公众的安全逃生技能、生命敬畏感和珍惜意识。同时,我们还应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倡导科学、民主、文明、理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入髓,为生活创造最大的安全和幸福!

2023-11-1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3347.html 1 3 多一些这样的“逃生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