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监督等职责,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职能作用;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勇于担当,把“法治强保障、监督促落实”贯穿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现代化新滁州建设。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系统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核心要义精辟概括为“十一个坚持”,并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十一个坚持”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向哪里走、走什么路作出深刻论述,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人民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最鲜明的品格。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点任务。牢牢把握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个首要任务。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牢牢把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推动法治链条各环节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提高立法质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的工作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总抓手,推动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协同发展。
二、切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滁州建设的履职实践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归根到底要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一个坚持”的部署要求,都与人大工作密切相关。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作为人大依法履职、开展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
以建设政治机关为统领,增强党的领导力。落实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对标,把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与开展主题教育等相结合,全力以赴,落实到位,迅速形成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推动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市人大系统落地生根。始终与党的核心同心,引领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核心周围。始终与党的理论同频,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始终与党的部署同步,切实把各项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党中央重要法治决策部署、重大立法事项、重点改革举措等,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以建设权力机关为支撑,增强法治保障力。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市人大常委会自觉做到重大立法事项、立法涉及的重大体制重大政策调整,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突出人大主导立法,实行提前介入、全程介入、实质介入。坚持科学立法提供制度供给,市人大常委会着眼法治滁州建设提供制度供给,科学编制实施地方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先后出台《滁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重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立法,服务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发挥地方立法“小快灵”特点,专题开展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等立法,不断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注重立法过程中扩大社会参与,更多听取基层群众呼声,使立法过程成为实现和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范。
以建设工作机关为重点,增强履职行动力。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推动大局中强化履职担当。运用执法检查、听取报告、专题询问等多种方式,推进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落实。紧跟上级新部署、新要求,锚定第一,做实“三问”监督,将法治纳入重要考核内容,全面依法治市实现了新发展;关注执行难、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跟踪监督,推动公正司法。把普法深度融入立法、监督、调研等全过程,加强法规解读和新闻发布,开展实时普法,适时作出“八五”普法决议,连续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加强对“谁执法谁普法”督促检查。重视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探索宪法法律宣传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化有形的载体为无形的熏陶,成为学习宪法法律的“新课堂”。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以建设代表机关为落点,增强民心凝聚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每年听取环保工作专题报告,关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专项监督工作,将生态环保领域作为监督重点,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细落实,深化“聚民意,惠民生”工作,开展好“找亮点、促提升、惠民生”代表主题活动,动员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行动,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成一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推动全市各级代表就近就便联系群众、履行职务,架起代表发挥作用的“连心桥”,把人民当家作主落细落实到人大工作各环节。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