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第A05版:南谯新闻

全力打造人才“新高地”

——南谯区打好“组合拳”构建科技人才“新引擎”综述

本报通讯员杨读俊

近日,第六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安徽赛区落下帷幕,南谯区的滁州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天祺超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用于超滤膜清洗的臭氧微纳米气泡成套装备技术开发”项目获得安徽赛区第1名。这正是南谯区近年来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带来的效应。

人才是推动发展第一动力,南谯区近年来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工作,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引导、以平台为支撑,注重搭平台、优服务、强政策,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引进人才,产学研协同创新用好人才,同时共建研发机构留住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人才“新高地”,点燃发展“新引擎”。

提升创新能级 “强平台”培育人才

坚持把“双创平台”作为聚集人才的基础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为区域创新发展吸引汇聚更多科技创新人才。今年以来,已获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海智工作站2个、CNAS实验室1个,中航未来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民航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培育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工大智谷滁州创新中心、安徽科技学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汇集乡村振兴人才,全区科技特派员总数达63人,省级科技特派团2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个,转化“四新”成果数14个,服务企业20家,促进企业增收合计250万元,帮扶行政村10个,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合计100万元。

强化区域合作 “走出去”吸引人才

探索“人才在异地,科研为南谯”区域创新合作模式,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区内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将“最强外脑”落地长三角、珠三角等创新资源集聚地,更好地承接发达地区双创人才、研发项目。目前区企在上海、南京等地建立“研发飞地”15个,覆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累计开展异地技术合作12项,引进高层次人才20余人,其中超越环保依托异地研发开展的合作项目获批全市唯一省“揭榜挂帅”项目并获得资金1000万元。对接高校科技资源,首批招聘10名来自西交大、中科大等知名高校科技人员到华瑞微、众博等企业兼任“科技副总”,聘任中科大等高校的3位教授为区“双链融合专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鼓励企业与大院大所深入合作,共促成12个项目签约合作,金额达399万元。推动技术交易活跃发展,截至三季度,与长三角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合作208万元,增幅位列全市第1。

聚焦产业项目 “请进来”汇聚人才

优先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申报、实施科技项目,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科技人才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推荐申报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1个、QB项目5个,获批WR计划创新创业项目1个、省级重点研发项目2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1个,越好电子和久盈膜成功入围全省长三角挑战赛20强,众博的“风电叶片用新型环氧树脂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优化人才服务 “练内功”留住人才

强化政策落实,奖补资金实现应拨尽拨,61家企业和75名科技人员享受政策红利,兑现第一批科技创新奖补资金824.68万元、工大开元C类高层次人才团队业绩奖励208.59万元,全区高层次人才团队业绩奖励兑现率位居全市前列。与浦口区共同举办科技人才企业训练营并签订科技系统联学共建协议,提升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举办“双创南谯·共赢未来”南谯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评选优秀团队项目6个。承办2023年“科创安徽”海智专家看滁州活动,邀请10名海智专家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开展南谯区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10名来自企业、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与高教科创城共同举办“南谯区-南京工业大学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企业与高校面对面对接,解决技术攻关。推荐2名优秀企业家分别参加全省首批“千人特训营”和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班,积极营造更加浓厚的惜才爱才氛围,确保科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2023-11-15 ——南谯区打好“组合拳”构建科技人才“新引擎”综述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3228.html 1 3 全力打造人才“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