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心一
八月暑未央。
既然远方无法抵达,何不就近转转看看?
启程前,给巫山县当阳乡高坪村“归园田居”主人杨存华打去电话,告知行程安排。那边很快传来他热情的回应:“随时欢迎你们过来。”并说,因为家事,过几天将去山西,如果等不上我们,就把家里的钥匙放在某处,吃住由我们自处。听了这些,不免心头一热。
再上高坪
先说说为何要为了一个“归园田居”再次奔赴2000多里。
其实,这完全是个偶然的发现。2020年夏天,在攀登海拔2000多米葱坪湿地的途中,发现了“归园田居”,这是个统揽胜概的绝佳去处,背靠葱坪,面对五里坡,脚下大峡谷,云山深峡如画,左右村舍栉比。1200米的海拔,硬是把山脚下的温度直降五六度,是个观景、休闲、纳凉的理想去处。同时,“归园田居”的格局、设施、环境,完全可以满足你对干净舒适的要求。
上次来是白天,杨存华带我们看他住过的老屋,他的红米基地,神秘之境里河峡谷,走进大巴山深处农家,品尝最正宗的农家味道……
晚上,大巴山夜风吹过,星月当头,凭栏茶坐,听杨存华夫妻说起他们的恋爱故事,说起苦难的曾经,说起这里的物产,以及山鬼魅影……
这次,我们离开巫溪红池坝,直奔高坪而来。见到杨存华,他依然那么帅气精神,浑身透着历练才干,他漂亮聪慧的妻子罗佑英带着可爱到无人不爱的孙子小多多,已经在等候我们。
入住、洗理停当,门前的平台摆上茶桌,杨存华端来早已泡好的凉茶,他的爱人罗佑英端来葵花籽、西瓜、圣女果……这些都是他们的田头自产。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吹风,一边聊天,大山沉积,山高天近,远方灯火隐约,传说与神奇一起沉睡太古。大前年才两岁的小多多现在已经上了幼儿园,因为我们的到来格外兴奋,为我们展示了他的全能才艺,篮球、舞蹈、武术、朗诵……他的秀萌引得众人前仰后合,笑声在峡谷山间回荡,森林栖鸟,惊飞四散,磔磔云霄。
是时候介绍一下我们的主人了。杨存华,高坪村党支部书记,这个读书时候的班长学霸和他的妻子罗佑英是同学,作为60后生人,他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被困在大山深处,经历了山外人无法想象的困苦和艰难,贫困使得他们中学毕业后都没能继续上学。他砍柴务农,做过代课教师,做过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最后成了当阳乡最大的村——高坪村书记,因为正直能干而深孚众望。他是这里最早一批引进种植烤烟、红米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他所在的高坪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攀登重庆最后的秘境——葱坪湿地的必由之路。
第二天的早饭,是在门前观景平台上吃的,美味丰盛。对面的五里坡大山像一面屏风,天光云影,须臾明灭,神秘莫测,如太虚幻境。
早饭后,我对杨书记说,想去对面的红槽村看看,杨书记说:“没问题,我来联系。”
初访红槽
红槽村所属的当阳乡位于重庆东北部最边缘,与湖北神农架的大九湖隔山相邻,号称“渝东第一乡”。里河峡谷之水由此而出,成为小小三峡的源头。因为峡谷幽深,隐天蔽日,早晚不见太阳,唯午时可见,所以名之“当阳”。峡谷嶙峋险绝,涧水激荡,这里的峡谷,习惯上被称为当阳大峡谷。
高坪村和红槽村像一对孪生兄弟,分座在大峡谷的两边,不仅海拔高度相近,且地理形势相似。红槽村背靠的五里坡大山海拔2000多米,以五里坡命名的“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央视十套的《地理·中国》曾经专门介绍过这里的世界地质奇观“船形山”。
胡华是个帅气阳光,兼具儒雅气质的企业家,他是地地道道红槽村土著,是个80后。军人出身的胡华曾经有过十多年在广东、苏浙打工的经历,这些历练让他的身上少了些山风日光的痕迹,多了些外面世界海风潮信的气息。胡华前些年回乡创业,现在他的高山黑土豆、高山红米,因为绿色有机,加上营养口感独特,已经供不应求,他的“嘿,土豆哥”IP也成为沸腾的流量池。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红槽村党支部副书记、重庆市劳模。
去红槽村的路很难走,坡陡,弯急。幸亏有杨书记和胡华引路代驾。
红槽村支部书记伍仲林,是个敦实沉稳的山里人,他递烟的手厚实,每个指甲缝里残留着黑色的灰垢,这是一个把手插在泥土里的人。作为那个年代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他做过小学代课教师,做过美容美发,也搞过副食品批发,后来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现在以养殖高山黑猪和酿酒为经营主体。他窖藏了2000多斤年份高粱酒、玉米酒,另外还养有100多头猪。他和胡华搭班,一个倾向于传统实干,一个注重于网络营销,是个非常理想的班子组合。
在石龙坪前的观景平台,一个偌大的天外飞船闯入了眼中。原来,这便是著名的地质奇观“船形山”,而脚下数百米深崖下,平定河水急速地流过船底。远山叠嶂,云涌天阔,村舍田畴,烟火人家。
从这边看过去,才知道船形山原来在高坪村一边,杨存华书记的老家和他的红米基地,就在船舱之中。刚到的时候,是多云天气,光线不是很理想,谁知午饭后,突然就来了一阵雨,山上就突然有了云,隔着峡谷,船形山就在对岸,真有种跨崖登船、飞升而去的冲动。
午饭是一顿典型的大巴山农家饭,以腊肉、腊猪蹄为主打,高山蔬菜为配伍,加上自酿自泡的神秘红酒。红槽村,将成为永久的回忆。
寻访药农
与高坪村老药农王成东曾有过一面之缘,2020年8月攀登葱坪的时候,我曾在他家门前停歇。王老今年77岁,他的太爷爷那辈就是看到当时的葱坪高山上野生中药材多,可以养家糊口,才从巫溪尖山搬迁过来,到他这辈已经是第四代。现在的住处海拔1700米,位于葱坪半腰。当时,我们攀登葱坪时的向导老谭,在给我们带路的时候,顺手就从灌木丛里采出一支野生天麻,加深了我们对这里中药材天然宝库的印象。
告别
晚上,杨存华书记的妻子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家宴,红槽村的伍仲林、胡华也赶过来喝酒。推杯换盏之间,邀约往还。此处还会再来,我们还会相见。
昨夜,巴山夜雨涨秋池。
再没有比巴山的夜雨更有离别意味的了。雨,下得执着坚定,云,停驻得滞重深沉。
杨书记一家要去山西,我们也将回到红尘。
地质奇观船型山 郑心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