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坤
金秋时节的琅琊区,多姿多彩,“丰”景如画。
在菁萃园艺,造型各异、意境十足的球兰,从这里远赴国外;在西涧渡村,千亩滁菊含苞待放,一个个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在三官街道邓坝村,蔬菜基地里每天都有时蔬争“鲜”上市,供应滁州市及周边市场……
大好“丰”景,来之不易。
近年来,琅琊区壮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不仅注入更多的新动能,让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增强,而且拓宽覆盖面、受益面,带动周边的村民发展产业,真正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菁萃园艺的育苗园中,上万株品种各异的球兰,经过沈献刚的培养,匠心独具。即使在深秋季节,这里依然绿意盎然,欣欣向荣,极其赏心悦目。2010年,沈献刚还是一名普通的球兰爱好者,经过十多年的种植,他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摸索,对球兰的习性、市场逐渐有了把握,积累了种植经验。在这里,球兰不仅满足人们对苗木的观赏性、艺术性、文化性和装饰性的要求,更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该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球兰盆景基地,自主研发球兰栽培技术,并且成为安徽省第一家种苗花卉出口企业,让小球兰真正走出国门,花卉产品远销日、韩、英、美等国,效益翻了几倍。
随着球兰的种植逐渐规模化,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友经常来这里学习交流。沈献刚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打算继续引入新品种,扩大兰花种植面积,多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逐步把市场做大做强,也希望带领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在琅琊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锐看来,检验乡村振兴成效,关键在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级集体经济富不富、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这些都直接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色好不好。
10月28日,在邓坝高标准蔬菜产业园,十几名村民正在蔬菜大棚内外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刚刚收完一茬蔬菜,他们又开始种上草莓苗。“年底就能种出草莓,到时候市民就能在这里采摘、品尝、购买,体验农家乐……”农场负责人牛明祥憧憬地说道。
邓坝高标准蔬菜产业园项目成立于2020年,当时在三官街道邓坝村积极联系推动下,该村蔬菜基地项目获得在上海创业的牛明祥青睐,投资了2000万元打造联栋大棚有机蔬菜基地。项目当年实现产值500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现在已经建起6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并以此为契机,全村共流转给蔬菜基地1000多亩土地,村集体每年可获得保底收益分红10万元,这将大大增加我们村集体收入。”邓坝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武鹏说。
吴锐介绍,近年来,琅琊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达40.4%,并且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带动农民增收,新增家庭农场30家、农民合作社5家,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琅琊区正向着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走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