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轶 张军 郭薇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在助力定点帮扶乡村脱贫摘帽后,高职院校要继续发挥自身所特有的智力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高职院校践行社会服务职能,开展“助农+”模式用好自身学科、科研和人才等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教育帮扶、科技帮扶、组织帮扶等方式,培育本地人才、发展产业项目,推进治理有效,让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做好智志双扶,培育“亲农”人才。人才兴则乡村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高职院校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要更加突出“三农”本色,精准对接帮扶乡村的农业人才需要。一是探索“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的耦合模式,探索建立“新农科”等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视农村、聚焦农业、服务农民。二是旨在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亲农”人才,鼓励广大师生将“小我”融入“大我”。三是探索特色资助育人体系,不断扩大来自乡村地区贫困生群体“资助+成长+反哺”教育影响力,鼓励他们用三年所学所储备的知识和才能反馈家乡,践行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高职院校多措并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专业人才队伍,努力提升乡村振兴育人实效,把乡村振兴主阵地变成立德树人大课堂。
二、做好科技帮扶,助力“一村一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学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一是组建专家教授技术服务团,秉承“立足乡土、研究乡土、服务人民”宗旨,深入定点帮扶乡村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并构建全产业链条,让“小葡萄”串起乡村“大振兴”大产业。二是依托学校的产学研基地等开展校地共建项目,帮扶当地农户建立远近闻名的百米葡萄长廊,建起葡萄栽培、生产加工和文旅产业三位一体全链条式发展。“葡萄搭台、文旅唱戏”在9月的仓镇葡萄丰收节,巨峰、蓝宝石、阳光玫瑰等精品葡萄同台比美;此外亲子采摘葡萄,体验葡萄酒酿造等项目也吸引络绎不绝省内外游客,更是带动“吃住行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三是高校依托科技小院等产学研基地积极引入校友资源和龙头企业等,推广“高校+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探索形成“高校搭台、企业助力、群众受益、多方共赢”产业振兴路径。
三、发挥组织优势,推进“治理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学校全面落实中央工作部署,深入对接定点帮扶县需求,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切实找准工作定位,加快推动工作重心转向,将定点帮扶具体工作做扎实、做到位。高职院校成立帮扶小组,选派优秀教授深入乡村一线,确保各项育人项目、产业项目等帮扶工作有效落地,为“治理有效”等不断注入“源头活水”,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二是积极落实好“班长”工程、能人计划,努力推进教育服务延伸,与帮扶村结对共建,对村干部、新乡贤等群体开展相关党建、电商、物流培训,造就一支“有思路、有想法、有能力、有情怀”的基层实干家队伍。三是充分用好“三下乡”志愿服务,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教育、就业、医疗等帮扶,切实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