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雪
2021年6月,供销合作总社、中央农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出台《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的指导意见》。同年,滁州市成为安徽省供销社推进“三位一体”合作首批试点地区,并组建平台同步开展信用合作业务试点。2022年,供销合作社领办的滁州市供销农村信用合作平台(以下简称“滁供信合”)全面试运营,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3年3月底,累计发展社员超过3万人,信用合作资金归集余额超1.5亿元,信用合作资金借款余额超1.7亿元,资金投放率76.41%,涉农借款占比91%,运营至今,没有出现一笔逾期和不良借款。滁州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探索创新供销信用合作“滁州模式”,对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加快推进滁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本质上是一种农业组织形态向另外一种农业组织形态的制度变迁。当前滁州市正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加速转型,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迫切需要构建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而探索创新“滁供信合”是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方向。“滁供信合”是基于需求接近、信息对称、操作成本低和地缘信任的信任逻辑和行动逻辑提供的合作金融服务,因而突破金融服务的空间限制,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将资金借贷给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制度的变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金融发展的环境基础。
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不同,供销合作社深化“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探索创新信用合作“滁州模式”,并不仅仅止于向农民提供资金支持,还以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为基础,在农业生产和消费两个端口,从实体经济着手,协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滁州是农业大市,特色农产品多,农业产业化发展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多,这是我们开展信用合作业务的丰厚土壤,可以更好地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国家队”作用,助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生产合作是基础,通过生产合作,整合农村的土地资源、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发挥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帮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供销合作是主导,以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生产成果的转化,帮助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信用合作是纽带,紧密连接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将金融要素融入农业生产经营全产业链,延长为农服务链条,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并通过金融创新,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纳入体系,进一步增强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的效率,促进生产、流通、金融各类资源要素良性互动融合,进行集约化配置,推动一二三产业紧密联动、协同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高质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滁州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然而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性信贷融资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改善。供销合作社领办的“滁供信合”,以信用合作紧密联结生产和供销环节,要紧密依托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有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农服务组织,大力开发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链金融产品和供应链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价值创造空间,促进合作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功能的集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