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1日
第A05版:教 育

作业设计大有学问

——读《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

□储 扬

暑假里,我抱着“充电”的态度阅读并学习了王月芬博士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

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作业是一项再熟悉不过的常规任务。从抄写一课生词、背诵一首唐诗、做几道应用题再到创作一篇文章、完成一项社会实践调查、创新某项物理实验过程……诸如此类,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作业。

那么,作业仅仅就是由老师布置,学生机械完成的一项任务吗?王月芬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作业,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其实,作业不仅仅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责任心和毅力,还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当然,估计会有人要反驳,这些都是作业的积极功能,这些有赖于教师设计作业的质量。如果教师设计的作业质量不高,作业不仅仅不会发挥积极的功能,反而会起负面作用,比如:让学生产生出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等。

由此可见,作业设计大有学问。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作业设计绝不仅仅是在课后布置一篇背诵任务或者解答几道计算题那么简单。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摆脱繁重的题海作业负担,又优质高效地学习,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结合阅读体会和在作业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在作业设计、布置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课程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作业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除了要达成知识与技能外,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等方面的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是2个小时的作业,对于喜爱学习、有毅力的孩子来说可能正好合适,而对于一个不爱学习、缺乏毅力的孩子来说可能就多了。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设计,增强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

体现核心素养的作业强调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结构性、长周期性等基本特征,而这些与单元作业的设计是一致的,也正好解决了目前作业中常见的“缺乏目标意识”“教学与作业割裂化”“课时与课时内容碎片化”等问题。以单元作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是和课程视域强调针对性、系统性、目标性和动态调整等特征相一致的,也符合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操作,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过程应基于课程视域作业观进行思考,即教师要像学科课程专家一样系统地思考作业的各个相关要素,包括作业目标、时间、类型、难度等。

课程视域作业观强调教师在学科课程的整体视角下,系统思考学段课程的定位与要求,而不是孤立、零散地去布置每一天的作业。教师通过运用一系列的分析、反思工具、清晰地展现作业设计背后的思考,有助于他人能够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怎么设计、设计得如何等问题,从而真正促进自身作业设计的能力发展,最终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作业设计实施效果,提升教师自身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从而最终促进学生成长。

依据学生作业结果反思完善作业设计,让做作业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的作业结果诊断中如果发现结果不好,有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不妥当,缺乏正确的指导,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也有可能是因为学习任务太难,学生无法理解相应的情境。这时候需要教师具有负责的态度、专业的能力进行分析判断,并能够及时付诸行动,在反复调整适应的过程中寻求最优结果。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让作业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真正地在“双减”背景下优质高效地学习。

(作者单位:滁州市东坡中学)

2023-09-21 ——读《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0369.html 1 3 作业设计大有学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