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1日
第A05版:教 育

真性情,真文章

方法论

——跟着名家学写作

□张怀松

林清玄说:从丰子恺的文章中,我学会了朴素。朱光潜说:丰先生行文与画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再如朱自清说:先生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滋味儿……

静心回顾先生的作品创作思路,脑海突然灵光乍现:这不就是活的写作教学思路吗!写作难吗?其实一点都不难,难的是我们故意夸大了写作的外在东西,从而导致学生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或是从哪里下手,最终写出来的啥也不是。既打击了学生写作的信心,也消磨了兴趣,从此满心生厌。

具体又如何做?个人观点如下:

首先,用心多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丰先生在文中也提到一定要读,且是大声朗读,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所记,有所忆,有所思,有所获。

语文教师都明白阅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阅读与作文,一个是吸收,一个是倾吐,没有吸收,哪有倾吐?杨雄曾说:“能读千赋,则能为文。”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斯同说:“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这也就是古人积累的智慧结晶: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所以说,学生要博览群书,扩大阅读量,才能打好写作的基础。

有人会问读什么。其实也就是那些名家名篇,或是其中优美的词、句、段。

其次,有条理地说,即口头练习写作。这里的“说”就是用嘴说作文,也是我们常说的先说后写,或是先述后作。

丰先生在其《私塾生活》和《我的苦学经验》等文中都提及“说”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有条理地说即口头作文训练对于学生书面作文的写作是非常有利的。试想学生如果能把思想讲得准确、有条理、有趣味,并且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又会差到哪里?

第三,回归生活。回归即文从哪里来,我们就到哪里去,也就是回归生活。

比如有关人物的作文,怎么写?首先,我们要看清什么人,什么样的人等。然后,再想这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一件,还是几件……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特点或是品性。最后,你对这个人又有什么看法。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回归生活,然后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这也就是为什么写自己或是自己的父母比写外人容易得多的原因。

又如写事。通常我们说写事要清楚、具体。一件事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六要素)。只有将这六个方面说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试想如果学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又如何能写出来,或是写完整?更别谈写好了!所以,还是要回归。只有尝试过或是做过了,他才会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当然,想要写好,还需要再下一番苦功。

再如关于写景。描写景物即是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或是地域风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或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如果你没有去过,或是没有看过,这样的文章又如何写成?所以说,不回归又怎能知道此中内容?只有去过,才能心中有丘壑,才能胸有成竹,才能下笔如有神。比如你只有抓住你想写的景物,或是记忆犹新的景物;然后你才会考虑怎么去写(如当时怎么观察,又有什么特征等等);接着你可借助大胆想象或是联想来突出你写的景物的特征,让读者印象深刻。最后,再加上你的情感,让文章来个质的飞跃。

第四,文贵以真,即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有人如此说:缺乏感情的文章就会像一杯白开水,没味道。所以只有表达出真情实感的才是好文章。季羡林先生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

当然,如果想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喜欢写作文,就必须先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只有当学生的心灵自由,他们才会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这样的状态才会有真性情流露。丰先生的文章处处流露出的是对孩子的爱及对大自然的爱,也是这样的流露让人懂得了丰先生的怜悯之心,如文章《白象》《梧桐树》《蜜蜂》等。

最后,教师的细心点评与鼓励。

学生在创作完毕后,是非常期待老师的关注与点评的。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到闪光点,比如精彩的点评,然后采用品读佳作共欣赏,或是佳作展示或竞赛等等方法来提升学生写作的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

因而,只有我们教师真实地帮助到,学生的写作才会有真性情,从而产生真文章,而不是无病呻吟。

(作者单位:天长市千秋小学)

近日,我拜读了丰子恺先生所著的《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读完之后,发现名家写作简单明了,朴实中见真情,并没有刻意堆砌,或是奇思异巧,有的只是简简单单地娓娓道来,犹如一大户管家领你进门,然后细言介绍着这家的点点滴滴。当然个中的细节有待你独自品味。

2023-09-21 方法论 真性情,真文章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0366.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