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区三官街道 王新权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的道路上要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区位优势,加速实现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练好“勾”“描”“染”,绘制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为滁州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以“勾”起笔,绘“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腻神韵,夯实民生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对于为人民谋福祉的党员干部而言,也要时刻将人民记挂在心,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扎实推进民生工程,以创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为抓手,健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改厕工作、“社区食堂”建设、基础设施优化等,并开展适老化设计,发动党员志愿者摸排调查,跟踪服务困难群众,持续推动“网格事、网格解”,让辖区群众住得习惯、住得舒心。持续推动开展文明村居、文明家庭、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四大提升行动,定期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创新发展本地红色文化,深层次关注群众物质、精神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用心用情“勾勒”幸福画卷。
以“描”字行笔,绘“人尽其事百事兴”的用才蓝图,助推产业之变。功由才成,业由才广。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更离不开人才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人才任用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事择人”,新兴产业的发展亟须高尖端人才加持,要发挥区位优势,精心搭建公平的干事创业平台,实现人才招引不间断、人才服务不打烊、项目落地不断层,吸引人才回流,增强研发力度,根据不同环境、岗位、工作要求,科学匹配人才,注重跟踪了解,做优人才生态。实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要持续放大人才链式效应,“描摹”壮美产业图景。一方面要立足实际,发挥人才专业优势,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健全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标准高、服务优、作用强的公共服务体系,突出用才力度,做好企业“孵化器”,建好“一村多特、一镇多业、一区多品”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形成品牌、规模效应。
以“染”字落笔,绘“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奋斗姿态,凸显实干之效。为群众办实事,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胸怀眼光,也要有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的耐心、恒心,在基层沃野上,渲染一抹“实在红”,争当务求实效的“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对扶贫工作的关心关注,进一步坚定基层干部啃“硬骨头”“打硬仗”的信心和决心。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级部门特别是基层干部凝聚力量,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切实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奋发有为,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把“效能”体现在民生质的提升和经济量的增长上。以增强干部素养为出发点,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实行五批改进作风工作制度,形成比学赶超的实干氛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砥砺“三牛精神”的奋斗姿态,在岗位上动真碰硬,敢于自讨苦吃、勤学苦干、知苦而进,在难事、要事、急事面前一马当先,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决定当前,更关系未来,必须始终坚持以力行促提升,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一任接着一任干,绘就绚丽缤纷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