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5日
第A06版:专 版

“六个一体化”助力滁州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市委党校 宋迎迎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提出了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已进入实施的加速期,滁州应借此契机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进而提升滁州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打造南京都市圈的强劲增长极。

一、聚焦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制度空间一体化

一要加强政策协同和规划衔接。推动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统一顶层设计和多主体参与相结合,尽快构建科学完善、覆盖全域的规划体系,以规划先行推动解决区域发展合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政策协同和规划衔接上,滁州应主动对接、高位推进,在战略定位、空间结构、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生态建设等方面实现规划对接、联动共进。二要更高效率落实合作共建机制。强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引领作用,以一体化的思路加快破解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形成要素流动自由、产业分工合理、空间开发相对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

二、聚焦产业承接合作,推动经济空间一体化

一要打破固有的资源要素瓶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产业联动。滁州应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条件和空间地理优势,在产业规划上加强衔接,完善产业协作机制,以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为主攻方向,坚持错位发展、配套发展,主动承接南京都市圈产业转移,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二要以“3+3”省际合作平台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成本共担、利益分享的园区合作共建体制机制,聚力打造南京市产业配套协作区。

三、聚焦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创新空间一体化

一要加强创新政策衔接。滁州应在鼓励各类主体创新、激励人才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加强与南京都市圈政策衔接,制定并完善一批鼓励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二要打造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优化“双创”环境,吸引南京都市圈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滁州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三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按照“科创+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内创新主体深度对接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滁州落地生根。

四、聚焦环境共保联治,推动生态空间一体化

一要共划生态红线,守住区域环保底线。滁州应严把生态红线区域项目准入关,除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严禁其他建设项目,确保生态红线功能不下降、面积不减少。二要全面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并完善南京都市圈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生态补偿和饮用水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动滁河等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现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三要健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联合推进跨界断面水质联合检测和水环境质量信息共享制度,加强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共建绿色美丽南京都市圈。

五、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自然空间一体化

一要建设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滁州应着眼于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公路、水路、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上全面加快与南京都市圈互联互通,打通省际“瓶颈路”和“断头路”。二要加强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滁州应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业态领域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分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

六、聚焦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社会空间一体化

一要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滁州应在公共服务标准制定上对标南京都市圈先进地区,加快公共服务制度接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努力缩小与南京都市圈先进地区的差距。二要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共建共享。按照平等互利、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推动南京都市圈教育、医疗、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打造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23-09-1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0070.html 1 3 “六个一体化”助力滁州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