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锚定“双碳”目标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周璐瑶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既彰显出我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既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突出的脆弱性产业,也是具备碳汇系统、碳排放双重特征的产业。把握“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

耕地资源趋紧问题亟待破解。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不仅是碳排放主体,更是固碳的重要单元。稳定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生态农业碳汇能力、减少碳投入和碳排放的必要手段。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耕地保有量正面临新的严重威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下降了1.13亿亩。此外,我国耕地质量也不容乐观。根据《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登记情况公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仅为4.76,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绿色科技创新潜力有待提升。用技术进步改造传统农业是我国应对农业资源刚性约束、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多现代生产资料投入,化肥、农药等农资在为农业增产贡献重要力量的同时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的增加,亟需通过加速绿色科技创新增加农业减排固碳的内生动力。一方面,研发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GDP的比重不足1%,距发达国家2%-3%的水平和全国行业平均2.14%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匮乏。在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面临着人才素质能力偏低、专业背景单一、年龄结构失衡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着人才扎根基层困难、缺乏平台等问题,不利于绿色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此外,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低。缺少对智库建设、产学研转化等方面的统筹设计,制约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无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低碳技术对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

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制度尚未完善。在市场化环境下,经济激励和制度规范是引导和约束理性人行动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我国尚未形成与农业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政策体系,弱化了各类主体参与减排降碳的动力。近年来,相关部门已陆续颁布《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政策法规,宏观性有余而具体可操作性不足,与地方实际情况契合度不高,导致地方在进行理解消化再应用时难免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农业碳排放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当前仅有部分项目、地区以“抵消”的方式参与碳交易,尚未建成全国性的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难以体现农业碳汇的经济价值。

二、“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要素为靶向,统筹兼顾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保证农产品产出有效性的关键,“保供固安全”则是从要素层面探索低碳化对策的重要基础,农业碳减排决不能以牺牲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为代价。一是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通过大力推进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耕层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加强区域整体性保护与开发,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优质土地保护,积极改善耕地质量。二是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多措并举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化肥投入方面,做好科学施肥技术集成推广,并充分发挥农业服务组织托管功能,做到科学施肥、高效施肥。农药投入方面,积极研发高效低毒农药,并充分发挥植保服务队专业过硬、装备先进等优势,开展统防统治,提高施药的质量和效率。农机投入方面,以加大节能环保农业机械补贴力度为重点环节,鼓励并倡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提供相关服务。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农业技术人才是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育一批愿意扎根乡村的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基层“种养大户”“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实用、通俗易懂、成效显著的低碳技术培训活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同时提高低碳技术储备与应用水平。

以产业为要点,统筹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兼顾保护与发展,是从产业层面探索低碳化对策的前提条件。不仅要强化低碳技术支撑,更要将绿色低碳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打造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格局,构建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机制动力。一是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加大农业科技财政资金投入,提升低碳科技研发能力,用农业科技促进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如推动设立专项开展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设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聚合涉农企业、科研院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打造绿色科技创新联合体,提升绿色技术集成创新水平。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鼓励各地区在满足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碳汇水平的有效提升。三是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全链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将新能源产业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农村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构建农业绿色供应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流通体系,促进绿色农产品消费。打造绿色农业产业集聚区,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积极打造高效益、低排放的观光休闲农业试点,让绿色低碳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制度为抓手,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三农”工作的压舱石。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坚持市场化方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要从制度层面探索低碳化对策,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健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出台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开展政策解读工作,通过法治化制度化,确保农业“双碳”工作稳定可持续。二是强化区域部门协同。以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顶层设计为基础,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的关系,充分发挥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激发相关责任主体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形成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三是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碳市场对农业碳排放工作具有良好的调控优势,按照先单项后全面、先基础后复杂、先试点后普及的原则,循序渐进推进不同主体、不同产品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此外,应加快完善绿色信贷债券保险等金融支撑体系,为更多主体参与到农业碳减排中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3-09-0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9629.html 1 3 锚定“双碳”目标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