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9日
第A03版:要闻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施科轩

在全省召开了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后,市党政代表团随即前往浙江湖州市、上海杨浦区和徐汇区深入考察学习。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成东在接受专访时说,在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中,我深切感受到沪浙三地经济发展蓬勃有力、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开放程度持续加大、未来发展底气十足的生动局面。他们在敢为人先、积极创新创业方面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强烈的争先意识和进取精神,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触动。这次考察学习活动,不仅学习到了科技创新方面好的理念、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同时让我对工作中的许多困惑有了全新的认识,曾经困扰我的一些问题也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周成东说,长三角地区,以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该地区具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荟聚于此。湖州、杨浦、徐汇三地紧紧抓住这些资源和优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为三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周成东说,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学习长三角先进地区,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紧盯创新驱动季度“赛马”,聚力协同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以更新的工作理念,更实的工作举措,更大的工作力度,为滁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动能。

一是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加快推进与上海杨浦、徐汇合作,探索共建“科创+产业”伙伴园区,推动“研发制造飞地”等合作事项落地。启动建设“滁州科技创新谷”,高质量做好第四届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筹备工作,深化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滁州分中心合作,全方位引进长三角优质产业项目、高端人才团队、专业创新平台落户滁州,打造一体化科技合作品牌。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快推进南京大学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长研究院、“工大智谷(滁州)”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安徽科技学院未来研究院等重点平台建设,促进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在滁孵化、转化、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贯彻落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措施》,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和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建设。利用好科交会平台,抓好滁州“双创汇”系列活动,做好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对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学家创业、企业家创新。

二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和规上制造业企业“双清零”行动,力争202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150家、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7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和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两清零”,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15%以上。引导优质资源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和产业创新研究院,推动人才、平台、仪器、项目、奖励“五个”向企业倾斜,使企业成为出题人、出资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强化企业创新决策主导权。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科研攻关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协同创新中的话语权。推动新认定的各类创新平台中由企业牵头、参与组建的原则上不低于总数的70%;应用类科技攻关项目以企业出题为主,由企业牵头的项目占比不低于80%。

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好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引育“国家号”创新平台,省级创新载体,谋划布局建设全国(省)重点实验室,利用创新平台优化重组的窗口期,支持明光浩淼安防和滁州学院共建“无人应急装备与灾害过程数字化重建”等6个实验室创建省重点实验室。开展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申报和市级企业研发中心认定工作。抓好核心技术攻关。坚持“谁能干就让谁干”的原则,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竞争赛马”等方式,围绕我市“八大产业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转化,每年实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不断增强产业链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抓好科技人才引进。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优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政策,用好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引进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到滁创新创业。按照“企业下单、政府招引”的工作思路,通过事业编储备编制为产业链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

2023-08-2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9044.html 1 3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