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4日
第A06版:凤阳新闻

点“豆”成金富农家

本报讯 走进黄湾社区豆制品加工坊,作坊主刘玉霞和女儿黄梅正利索地将浸泡好的黄豆放进碾碎机里,经过分离处理,乳白色的豆浆,散发着清香的气息。

“这是在为制作千张而准备,制作千张一般要经过泡豆子、磨豆子、兑水过滤、煮豆浆等七道工序,大多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我们每天加工80余斤黄豆,一斤豆子能出1.1—1.3斤千张,零售价每斤8元,一年中很少能歇息,虽然辛苦点,但收益还不错。”据刘玉霞介绍,制作千张要将磨好的豆浆放进土锅灶里用木材烧煮,然后用调制好的卤水注入熟豆浆中,形成豆腐脑。紧接着,用搅拌机把豆腐脑搅碎并一勺一勺地浇在铺有白色纱布的千张模子里,一层豆腐脑儿一层千张布,如此反复,等装满了一盒子,用板子盖好、压实,压掉多余的水分。经过几个小时后,千张就做好了,这样做出来的千张宽大厚实、色微黄、柔韧耐嚼,深受顾客喜爱。产品除了在当地农贸市场零售外,还往周边饭店专送,供不应求。

刘玉霞从事豆制品制作已有四十余年,拥有丰富的制作经验。为确保品质,她坚持着自己的制作方法,原始的工艺加上天然的原料,成就了黄湾豆制品独特的风味。“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随着加工坊效益的逐渐显现,有不少农户上门向她“取经”,现在刘玉霞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技术专家”。

“淮河岸边的砂礓黑土,非常适宜豆类生长。本地的黄豆虽然粒籽不大,但是皮薄、肉厚、渣滓少、出浆稠,尤其是制作的千张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等矿物质,营养丰富,食用对身体大有益处。目前,我们正在给豆制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乡农技站负责人说。“我经过一番摸索,才渐渐做起来的,现在我要将手艺传给女儿,打算在坚守原生原味的基础上,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吃上黄湾千张。”谈起未来,刘玉霞充满自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黄湾乡借力治淮工程建设,发挥沿淮多临水、土地多沙质的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发展土地流转与“企业+农户”相结合的路子。突出抓好黄豆、西瓜、草莓、花生、豆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引导、带领群众增产增收,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创业,助推乡村振兴。 (葛晓军)

2023-07-0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5554.html 1 3 点“豆”成金富农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