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9日
第A06版:教育

慎对经典

□老 眼

生病要用药,而“是药三分毒”!人的精神食粮——文学作品甚至文学经典也如此,难免有消极和负面的东西;因为作品产生有其历史时代局限,也有作者的思想认知局限。我们的语文教学乃至孩子的课外阅读,都应关注其中的消极因素,尽量减少负价值影响。

几年前,一位大学教授给教育部教材司写信,建议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以华歆的《止战疏》代之。信件被媒体披露以后,引来了文化教育界的激烈讨论,多数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出师表》是经典名篇,不应该也不需要撤出。

表面上,这只是对一篇文章的不同看法,实际上,这位教授是在提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的负价值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习经典的文法,吸收其文化精义,熟读甚至背诵全文。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正统皇室观、忠君思想、暴力一统天下等思维方式占据主流,被认为是正当的,这种文化精神浸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正是这样的情感与思维倾向,才有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雄形象和刘备、诸葛亮的主流形象,《出师表》也因此高扬着真诚的正义感与使命感。诸葛亮六伐中原,打着匡扶汉室惩治奸佞的旗号,搞得蜀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典型的“穷兵黩武”,蜀国因此最先灭亡——这不是顺民心合天意,而是背民心逆天意。正是《出师表》之类的慷慨昂扬,铸成了当时国人的“愚忠”思想和“顺民”意识,它完全有悖于“民为上”的国家宗旨。

我们有被动吸烟的经历,不吸烟的人会在公共场所不知不觉地吸入了瘾君子制造的烟尘;学习文化经典也是这样。教材中的历史经典具有多重文化教育价值。一是文本价值,经典的流畅文笔、充沛情感或独特风格,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二是历史价值,让学生们认识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与人物情感;三是人文价值,通过学习体悟领会经典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导向,是“文以载道”之道。如果教材编选者能够充分考虑到经典篇章的人文价值层面,就不会有教授的质疑了。倘若一定要选《出师表》,当然也可选入《止战疏》(至少可以列为单元阅读材料),甚至国外有关战争论的经典文献也可一并收列。通过一组文章,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让历史文献的感性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和师生的互动讨论,上升为学生的理性认识。

古人说,少时读书如井中望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观月,而老年时读书则如在台上赏月。人生不同阶段对经典的意义与价值有不同的认识理解。中小学生并没有广博的历史文化视野,他们多是在被动地接受传统文化精神,我们不能从成人的角度来要求孩子。所以,我们选编教材时就要多选正面的、符合共同价值的内容,让孩子们从少年时代就有健康的人文胸怀。

我们以往的课本里,一些经典传说与成语有着与当代人文精神不相符的内容,例如《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孩子们很可能受到牺牲同情、怀疑需要救助者的影响。有些成语将一些动物概念化地丑化,如贼眉鼠眼、蛇蝎心肠、豺狼当道等,都是传统文化造就的对动物的人文歧视。

受各种限制,中小学语文教材不能像大学那样选材自由,一些经典篇目让人难以割舍;比如说《愚公移山》。但我们也应清楚,《愚公移山》在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唯有坚持才能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与现代文明不和谐的音符——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我们需顺应自然,保护地球;不能为一己之利,肆意改变和破坏自然。教师不妨给学生些许点拨提示,以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理念。

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本该是孩子美丽、善良的童心结出的七色花,然而,细心者也会发现,童话故事在培养儿童想象力,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价值。以《格林童话》为例,众人皆知的《白雪公主》《灰姑娘》描述的是女主人公因为长得美丽而被别人喜爱,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在无形中宣扬了这么个道理:只要拥有美丽的外表,女孩就能赢得他人青睐收获美好生活。我们看到,当今不少女孩子为追求外在美,不惜重金整容换脸,对知识不屑一顾,对劳动嗤之以鼻,既无道德价值支撑,又无文化品位润养,美丽外表下是一副空皮囊。这种浮华,难道没有受到童话的影响?不少童话中,把相貌丑陋的姑娘写成凶神恶煞的坏人,给孩子幼小心灵刻上这样一个印记:好人都是英俊美丽的,长得丑的多是坏人——这不是混淆视听,误导善恶价值判断吗!可见,我们给孩子购买读物也要谨慎选择。

文化产品像自然食品一样,需要清洗消毒,才能食用。净化人的心灵,提升我们的人文精神素养,要审视传统文化的认识误区,慎重对待其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滁州开放大学)

2023-05-1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2213.html 1 3 慎对经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