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耀(凤阳)
凤阳美味佳肴数不胜数,红烧梅鱼让你馋涎欲滴,御膳豆腐源远流长,黄湾千张口感倍爽,刘府猪蹄啃得你点头赞扬。凤阳唯有一道农家菜,传承久远难以忘记,这就是凤阳“坨子”,吃得我记忆满满乡愁不断。
母亲八十有七,身体状态不错,做“坨子”这道菜也有70年了。想起母亲做的“坨子”味道,立马勾起兄弟姐妹们的味蕾,都说母亲的“坨子”是大家的最爱。
在凤阳众多的美食中,说起“坨子”这道土菜,凤阳东乡的人和西乡的做法不一样,称呼也不一样。东乡人称呼那种用肉掺杂其他东西糅合在一起、搓成的圆子,放在油锅里炸后捞出来的叫“肉圆子”;而西乡的做法是用五花肉和馓子加上葱姜佐料,用生鸡蛋搅拌黏合攥捏成坨,用锅蒸出来的叫“坨子”。虽然东乡和西乡做的小肉丸子有点相似,却是做法不同,味道也大有区别。
说起“坨子”这道农家菜,母亲总会说上一段做“坨子”的故事来。问母亲为啥叫“坨子”而不叫圆子?母亲说是这菜样子像一团东西,家乡人把粘在一起无法分离开的叫“坨”,成块成堆没有具体形状也叫“坨”,我们家乡土菜“坨子”或许就是取这个意思吧!
母亲学会做“坨子”还是70年前的事了,那时母亲十六七岁,外公去世得早,母亲和外婆相依为命,早早就学会烧锅做饭做家务了。那个苦难的岁月最盼能过年过节吃肉穿新衣,而母亲和外婆孤女寡母,坚强地生活着。“坨子”是母亲最早学会的农家菜,那时做“坨子”放的肉少,多数以面食做成的饼子剁成细末,和肉搅拌一起,加点葱姜盐,就是美味了。
做“坨子”首先是剁肉馅,那年月做的“坨子”主要以肥肉为主,去买肉都想买肥肉,瘦肉缺少油水。将买回的肉洗净,切块,细细剁成肉末放盆里,再搅拌其他辅料,用手攥捏成坨。土灶铁锅里放水烧开,放上竹笆子,铺上湿笼布,或者铺上菜叶子和荷叶也行。然后把攥捏好的“坨子”放入蒸笼里,柴火烧到锅盖处热气腾腾后停止,十分钟后起锅就是成品的“坨子”菜了,那开锅迎面而来的味道真的没法说清楚有多好吃了。
后来母亲到了我家,每年春节前母亲总会早早让父亲买来三四斤肥肉,除了做红烧肉、包饺子外,那一定要做一锅“坨子”,让全家享受一番这农家土菜的味道。我们凤阳这里有无“坨子”不成席的规矩,“坨子”也是招待贵宾的最佳菜肴。
现在生活好了,母亲也老去了,子女分飞各地,但是每每回到父母身边团聚,母亲总要提前让父亲买来最好的五花肉,再也不用煎饼充数了。那农家馓子是最好的配料,母亲佝偻着腰,慢慢把馓子揉成碎末,轻轻地剁着肉馅,仔细地做着每一道工序。没过一会,满屋“坨”香,直扑鼻息。一锅不够再来一锅,此刻大家胃口大开,还没有开席,我们都被母亲的“坨子”喂了半饱。
如今,“坨子”这道农家土菜不仅仅在凤阳乡村里流传,土法烹饪,兼具了菜的色雅、香醇、味爽等特点,在高端大酒店也会让食客们眼前一亮。而母亲的“坨子”仍然是我们子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佳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