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更生
这一次“欧阳修杯”全国散文大赛在滁州启动,正是仲春时节,“草木渐舒荣”,伴着春风,我从滁州过明光一路向西到凤阳。
曾来过多次凤阳,每来一次总感觉对凤阳又有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凤阳宛如一本厚厚的历史书,值得细细读,慢慢品。
细读慢品凤阳城,绕不开朱元璋。这位凤阳农村放牛娃出身的农民皇帝,靠着勇猛顽强,浴血奋战,一路冲杀,直至率领起义军平定天下,开创了大明王朝。
坐上皇位后,家乡观念浓厚的朱元璋即想在凤阳建都。他广召全国能工巧匠,强征天下名贵树木与石料,在凤阳大兴土木,并亲自为家乡赐名。据《中都志》记载,“洪武七年,迁府治于凤凰山之阳,赐名凤阳。”仅此可见,朱元璋对家乡凤阳的热爱之情,以及想把凤阳建成大明皇都的勃勃野心。
然而,终因凤阳的地理、交通与经济等诸因素的影响,仅热闹了六年,朱元璋就不得不下诏中止了在凤阳的大规模建设,改在南京建都。然而,当年在凤阳建都所保留下来的建筑与遗存,却成了如今凤阳人的骄傲与自豪。
明中都鼓楼坐落在凤阳繁华的闹市区,高大雄伟,气势非凡,堪称中国鼓楼之最。那厚实的砖块,高高的楼台,还有门额上朱元璋亲笔书写的“万世根本”四个楷书大字,给人一种冷峻的端庄与沧桑。置身鼓楼宽大的券门洞里,仿佛走进历史。脚下那被无数车马碾压与行人踩踏得发光发亮的青石块,似乎仍在悄悄地诉说着600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建都故事。
一抹斜晖穿越券门洞,悄悄洒下一片弧形阳光,照射在凹凸不平的青石块上,使这段古道一时形成极其强烈的明暗对比,让人看了不觉有点恍惚,似乎穿越时光,重回大明王朝。
明中都皇城规模宏大,方圆达50平方公里,被誉为“天下最为豪华雄伟的都城”。历经600余年的历史沧桑,及数不清的战火摧残,现仅存午门和西华门,但仍可见当年的恢宏气势。而高达15米绵延数公里的古城墙,依然不失往日威风凛凛的雄伟与庄严。
我们拾级而上,登上高高的西华门楼台。举目眺望,明中都皇城遗址就呈现在眼前。据介绍,皇城遗址与南京、北京的皇城一样,布局严谨,讲究中轴线对称,呈三城相套布局。内为宫城,中为禁垣,外为郭城,足见明中都皇城建造的恢宏与奢华。
古城墙外是宽阔的护城河,我们沿着护城河旁铺满青石板的小道款款而行。小道两侧盛开着各色花草,淡淡的花香一路相伴,沁人肺腑。春风拂面,思绪飞扬。那堵巍巍然就矗立在眼前的古城墙则像是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正娓娓动听地向我们讲述着凤阳曾经的辉煌。
其实,凤阳不仅拥有辉煌的历史,也拥有现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美誉。小岗村这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当年为摆脱贫困,不再外出乞讨,18户小岗村民深夜秘密聚会,冒着风险,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不想这一按,竟创造出闻名全国的“小岗精神”,也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如今的小岗村已今非昔比,村民们早已过上幸福生活。小岗村也发展成了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中国红色旅游之地。
走进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凝视着那张按有18户村民鲜红手印的承包责任书,不禁令人感叹:敢为天下先的敢闯敢干精神,将永远激励凤阳人在社会主义新征途上勇往向前!
享有“东方芭蕾”之美誉的凤阳花鼓,就起源于小溪河镇燃灯社区,这儿也是朱元璋的出生地。花鼓是当年由凤阳穷苦农民创造、在社会底层广泛流传的作为乞讨工具的说唱艺术,如今已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发展成人们喜爱的说唱艺术。但是,无论凤阳花鼓如何演变与发展,那流传数百年的唱词依然深入人心——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细读慢品凤阳城,这次采风让我对凤阳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就是,进入新时代的凤阳才真正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