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3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领导干部要着力提升底线思维能力

包海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底线思维思考问题、解决困难,坚定信念,敢于担当,切实做好防范风险挑战各项工作。

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所谓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其核心价值指向,便是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忧患意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周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孔子云,“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些凝聚传统忧患意识的传世之言,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应对自然风险和进行社会治理的智慧精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并且反复告诫全党,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

坚持底线思维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

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意识形态领域正本清源,经济发展保持着稳中求进的态势,社会大局安定团结。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也面临的许多挑战和风险。这些挑战和风险,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避免各领域风险产生交叉感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党性修养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政建设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就是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领导干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是有底线的,都不能出问题也出不起问题。能否把底线思维运用于实践之中,既是谋划和推动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尺。

坚持底线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能力要求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导者、谋划者、推进者,也是负责和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正是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要坚持底线思维,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着力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古语云:“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新时代广大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并善用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常观大势,常思大局,提高防控能力,尽力做好应对工作环境出现新变化、工作条件出现新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干好工作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尺,也是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在变局中开新局的迫切需要。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常怀忧患之心,忧党之安危、忧国之兴衰、忧民之苦乐,忧底线之能否坚守,切实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各项工作,努力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在思维理念上,要强化风险意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在组织运筹上,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在工作机制上,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等,特别是要立足于最困难、最复杂、最意外的局面,把预案做得周密一些,宁可备而不用,宁可多备几手,不可用时无备,从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不走弯路、不跌跟头。

坚持底线思维是有效的工作方法

新时代,领导干部体现“能力”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够准确把握“底线”,并在“底线”的基础上用权、谋事,争取最好的结果。若不能准确把握“底线”,其他方面的能力再强,也有可能出现原则性失误或错误,甚至会因为无视、丧失“底线”而给党和国家事业、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领导干部要把把握“底线”作为能力发展的努力方向,贯穿到自身能力发展之中,不仅要能够准确把握宏观的“底线”,也要对涉及自身工作的微观“底线”有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底线思维是问题导向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党自身发展和执政的“底线”目标,也应该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的“底线”要求。新时代,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在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也考验着他们是否真正具备底线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地坚持底线思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坚持底线思维,更关键是要敢于担当,主动出击,化危为机。坚持底线不是守摊子、看地盘,消极懈怠、无所作为的被动性思维;而是立足底线、追求高线的积极防御思维,体现了既要“稳”,也要“进”的思想。正如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年代曾经指出的,“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守底线体现于斗争之中,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丰富发展。面对问题,是绕道而走,还是迎难而上;是守着底线碌碌无为、保底心态,还是敢于斗争、化危为机,无不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加强斗争历练,到重大斗争中去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才能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滁州开放大学)

2023-03-23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8547.html 1 3 领导干部要着力提升底线思维能力 /enpproperty-->